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概念与现实

(2019-01-24 10:25:14)
分类: 投资札记
  对人类来说,最可敬畏的能力,莫过于语言。语言,是认知的表述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语言是人类思维体现的极限如果,语言无法描述的概念、定义排列组合关系,但在人脑中依然存在,那么,永远都无法表述
  玄而又玄,是胡咧咧。我们可以说,能解出来的方程求解,都是代数数,但是,还是存在超越数。这个道理,其实就等同于语言表述的排列组合关系极限之外,注定存在无法触及的超越数。我们用数学,来解释人类认知系统的构成必然性,就更加清晰。
  现实呢?现实,同人类设计的概念、定义,以及利用逻辑体系推演出来的组合结果,到底是什么关系?事实上,现实永远同理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霍金说,大一统的理论,很可能是不可实现的,因为,数学具有其内在的不完全性,不一定能充分解释宇宙。现实的物理世界,同人类的理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人类利用物理现象时,一定要设定在一个适用范围之内,让理论的因果关系可以发挥作用。同样,人类大脑设计的各种概念,是建立在分类与抽象基础之上的
  分类、抽象,是人脑自带的基本功能。人类,通过自然进化,发展出的脑部功能中,集成了分类、抽象的生物功能。依托脑系统的基本功能,人类对客观世界观察到的现象,以分类、抽象处理,应对未知。某一个事物,从未曾遇到过,但是,基本类同于某一类事物,就会大概率遵循一类因果法则,去预测该未知的发展,这既是人类思维的特点。
  现实,的确同人类的分类抽象有一定差异性,因此,针对现实问题,要不断的调整认知系统。针对概念、定义,以及其排列组合推演出的各种认知,要经过充分的现实检验,才能消弭误差
  概念,又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人脑会将各类事物抽象为概念,且并不一定要存在现实对应物。文化,之所以会存在,就是依托于大量现实中不存在的概念来操控人脑的思维系统。宗教、传统文化,大多都建立在非现实的概念定义基础之上,通过人为的认知系统构建,来驱动人性
  人们,选择接受一种概念体系时,等于缺省付出信任。事实上,宇宙自然,不管你人类如何看待,也不在乎人类能否在某一个限定条件下破译其程序设计密码。宇宙自然,只不过是按照自身的运行法则,在不断运行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分类与抽象
后一篇:认知与旅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