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札记 |
跨学科综合性思维,让人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客观世界。人类学、语言学,会让你更加清晰的理解中西方文化对比。当你具备多学科知识结构时,就会有非常强的辨别真伪能力。
随着生命科技发展,DNA测序成为重要的研究人类文明的手段。智人,是如何逐步蔓延到全球,其迁徙路线如何,在每个人的DNA中早就留下痕迹。如果,你读过人类学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就会非常清楚,中国人的祖先是如何迁徙到这片土地的。
总的来说,中国人有两大迁徙路线,一条是沿着南岛语系的方向先过来的南方部分。另外一条,是从非洲、欧洲、中亚过来的北方部分。在中国,南北方两大族群,其DNA差异性非常大。人类DNA的多样性,保持在非洲。越是在迁徙路线末端,人类DNA差异性越小。
在整个人类迁徙路线中,非洲、欧洲、中亚交汇的这部分地区,是迁徙路线上,最早的文化交融密集区。在这个地区,战争多,文化多样性大,技术发明创造较为凸显,也就变得不奇怪了。
文字,也是一种发明。文字,从绘画,到象形字,到拼音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周期。最早出现的,辅音、元音进化的较为完整的,纯粹的拼音文字,是希腊文。希腊文,已经摆脱了文字表义性,抽象成为字符、语言之间的关联关系。字符串,通过辅音、元音构成音素。音素,组合成为单词的读音。字符串,可以形成前缀、后缀、词根,便于记忆和书写。这种模式,也促使人脑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发生变化。
希腊文、汉文,就像是一条线上的两个端点。一端,是艺术。一端,是科学。
拼音文字的原理非常的简单。每一个字符,其实都是从象形文字中走来,经过大规模删减后,剩下几十个字符。这些字符,从音的角度看,有辅音、元音,从字符的组合角度看,1-4个字符组成一个字符串,形成一个音素。字符串,再去根据前缀、后缀、词根,组合成为单词。同时,音素之间,组合成为单词的读法。这种金字塔结构,从字符、字符串、单词、句子,一步步构建起文章的结构,尽可能的将读音相互对应,方便写作、消除歧义。这种结构,非常的数学与抽象,符合人脑神经网络的计算模式,信息传递效率很高。
象形文字的艺术性特别的强,非常锻炼人脑的恒常性。我们去看草书、楷书、隶书、篆书,同样是写一个字,千变万化的书写模式,线条之变化常常让知识分子都看不懂,更别提文盲。人脑,需要经过学习,才能分辨出同一个文字的N种写法,或者说画法。书法,很像是绘画,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气质和思想。这个道理,就像是绘画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一样。如果,在字母语言上表现,丰富性就差太多,因为,字符数量是有限的,对人脑恒常性的考验程度也是相对低的。
原本,全世界的智人,在文字演化上,都是遵循绘画到象形文字的路线,走艺术的简化版进化文字。出现拼音文字,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多种语言交流效率和消除歧义,是文化自然竞争的结果。当文字朝向更加抽象化、逻辑化、规则化的方向发展时,对人脑的思维方式,也带来了深刻影响。
希腊人,思维方式,朝向细节、逻辑、简单、抽象。中国人,思维方式,朝向整体、感性、复杂、形象。处于科学与艺术两端的两种代表性文化,就这样渐行渐远,朝着各自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逻辑学?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萌芽?
答案,就在地理因素上。由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没有条件触发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竞争格局,错过了文字的进化历程,没有产生拼音文字的需求,进而导致,整个文明的组成结构,缺乏了朝向逻辑和科学方向推进的可能性。
建国后,统计文盲比例超过8成,为解决此问题,新中国颁布了汉语拼音。时至今日,中国各地方言依然是五花八门,根本做不到通过拼音文字准确的表述地方语言读音,就可以准确无歧义的写出语言。汉语拼音,是一种折中方案。利用普通话作为标准,将每一个汉字的汉语拼音规范下来,借鉴拉丁文字的经验,规范读音。原则上讲,全中国都说普通话的话,可以用汉语拼音,将普通话记录为整篇的汉语拼音。千百年后,人们的读音不发生变化的话,看一篇完整的用拼音写的文章,读出来就应该可以转译成语义。但是,汉语是非常神奇的,N多字发同一个音,依然需要汉字来表达语义,这就造成汉语拼音是一个过渡方法,利于规范读音与文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利于减少文盲、降低教学困难,不可能完全替代汉字。
语言的特点,是很难彻底改变的。语言带来的思维特点,更是难以改变。更可怕的是,千百年来,用这种语言写下的文字,对人们的思维影响,是文明与文化层面滴。如果,中国人想要从艺术的一端走向科学的另一段,必须要从语言、文字、思维的深层次去理解中国文化,否则,永远都不可能企及科学。
文、理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当人们去学习一种文化时,对文化本身的理解,要积累到极高水平时,才有可能越过喜马拉雅山,看到山的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