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产与证券化

(2018-07-24 08:32:37)
分类: 投资札记
  有个段子,说公司董事长个人授信比公司授信都高,因为银行看好的是实际控制人身价。随着资产证券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上市公司群体背后实际控制人信用风险控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银行,比券商有更强大的资产风险控制能力
  券商,做股票质押融资,没有能力处置股票之外的客户资产,但是,银行可以将风险控制锁定个人资产。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业务,被一家银行收单之后,从股票到房产各路资产全部押死,就不怕股票不断杀跌带来的交易性风险。散户和大股东,面对某只股票连续杀跌,同时遭遇爆仓风险,背后提供融资的机构,越是相互之间信息隔离,越是容易互相踩踏,且不容易控制质押率。
  投资银行模式,还是比较科学。一家投行,盯上一家上市公司,为客户做好融资业务,背后各种风控全部锁定在客户身上,会降低整个融资行为风险性。出来借钱的变成大爷,这是当前模式带来的问题。
  举个例子,全国股民把长生生物彻底干歇菜了,能不能让长生生物大股东彻底裸奔,所有个人资产都被铲掉?未必有这个能力。通过市场化操作,能不能一口气将风险彻底传导至个人全部财产?没戏,还要靠政府介入才能彻底绞杀。市场,没有提供一种风控方式,可以将风险彻底扣在借款人身上,贷款人风险还是无法消弭
  随着资产证券化程度不断提升,新的融资需求不断增长,也就带来新的课题。过去,分业经营,适合以实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融资模式为主的城镇化建设期。未来十年,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后,带来新的投融资模式升级问题。15年杠杆牛市带来的严重问题,其实是金融监管体制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大批中小创民营企业上市后,带来极为严重的金融诈骗行为,正在威胁金融稳定。
  P2P,是诈骗。大股东清仓式股票质押融资,也是诈骗。监管部门,必须要想出有效的市场化手段让融资者彻底破产,才有可能扼杀诈骗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