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札记 |
【注:关于当年阿里对零售和银行的攻击言论,我们要辩证的看。首先,马云的确在吹牛逼,没有一条是按照他吹嘘的在执行,恰恰是选择了对手的观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阿里巴巴野蛮增长的力量。我相信,马云在吹的时候,也是知道自己胡扯,但是,这种做法可以忽悠对手和同行,利于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4年过去了,盒马生鲜都无人零售了,蚂蚁金服也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彻底玩金融科技了。做生意,不能死脑筋,要善于变通。嘴上一套,手下一套,这是很正常的生意经。马云,的确是顶尖企业家,佩服!】
蚂蚁金服,在金融科技上有独到之处,这种竞争力来自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上的积累。为此,我专门找平安金控员工了解了具体情况,基本符合预期。蚂蚁、平安,就像是两个世界的生物。一个,不能做到客单价拉高;一个,不能做到大数据集中。最终结局,只能是握手言和。
银行,最厉害的核心竞争力,我说过很多次。鉴于银行具有独特的信用货币形成能力,且具有极为庞大的资本金,可以法定高杠杆信贷,因此,具有企业、个人大额信贷投放能力。正因为如此,银行的风险和收益,是相辅相成的。相比之下,发展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提供高附加值技术服务,会具有更高的利润率,更低的风险,不需要积累庞大资产和负债。因此,蚂蚁金服,完全没必要针对金融业务,发展大规模的资产。事实证明,蚂蚁的确在此业务战略上要逐步收敛。这就导致,在个金业务上,蚂蚁会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金融科技服务,适合中小银行借机脱颖而出。
银行,的确很难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发展金融科技,因为,技术和资产都不支持,但是,可以同信息科技公司合作。有网友提到吴晓波那个《银行去哪儿》。我看完后的评价,就是这伙计也就文人一个,非要超越自己的本专业,去分析银行和互联网科技,的确是扯淡了。
央行,针对互联网金融展开各种调控手段,并非仅为了保护银行,实际上是为了控制金融风险。余额宝,这类支付产品,针对流动性制造风险,不提供风险准备金,连银行都做不到如此无法无天,央行怎么可能放任不管?银行业内部,利用互联网科技,的确可以提升扩张能力。
到目前为止,银行业是唯一一个能让阿里握手言和的行业,这种护城河,不是谁都能拥有的。至于,保险、证券,要走着看。基本上,涉及到庞大金融资产业务,阿里都不太可能深度参与,因为,其风险不容小觑,远不如提供金融服务更直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