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博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理清自己的认知思路,并非为了传播。如果,网友想要探讨问题,其实需要一个认知门槛。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像西方大学教学模式,上课前先列出来一个辅助阅读列表,以方便课堂中展开讨论。
首先,我写博客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教育;其次,我认为理性的探讨者,基本都会具备起码的认知素质,会对相关问题存在相当深认知能力,才会评论。虽然,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但是,针对专项问题的理性思辨,其前提是相互之间形成思辨的过程。
很多人都会问我关于价值投资理论方法的问题,我建议最好先去读个几十本书,带着疑惑、问题来探讨,这样效率会更高。看什么书?能找到的都看看,看过之后,再去找网上的同好相互交流,对方才会更加有兴趣,这就是认知门槛问题。
关于历史问题,探讨认知的大前提,就是如何确立历史观。如果,你都不知道运用何种历史认知手段去看待中外历史,探讨个什么劲头呢?所以,我缺省探讨历史的基本前提是具备科学理性的历史观。对于中国历史,好学者必然不会放过黄仁宇先生的历史观,会看到对中国历史大框架的思考。读过几本黄仁宇的书,就会大概认识到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严重问题。
人民的名义里高书记会因为高小凤读过《万历十五年》而意外,现实中,任何人读过这本书,都会意识到在16世纪后半段,中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这是个观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不仅仅要站在中国历史角度看,也要站在西方历史角度看。同期的西方历史,关于经济、战争的数据有很多,认真读过的都会解惑。你没读过,就不会理解黄仁宇的很多历史观点是否扎实、靠谱。万历十五年前后,中西方处在一个很微妙的势力平衡逆转点,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力量非常强,以一己之力同整个西欧对抗。你若很清楚这段历史,就不会天真的认为伊斯兰历史上毫无建树。
欧洲的历史记录方式,同中国有很大不同。关于战争,读凯撒的书,你会清晰的看到一个战争决策者的心路历程。在中国历史中,你很难看到如此清晰、理性、真实的战争记录,更看不到一代名将的亲笔战争记述。任何人,看过凯撒的《高卢战记》,都会收起对罗马的蔑视之心,转变为冷静思考西方文化。我认为,凯撒是西方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级别的人物亲手写下的极其细致的军事撰著几乎没有。所谓的兵法,天马行空的好处是不遏制想象力,但是,凯撒的兵法,表现出战争的绝对真实性,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理性和历史真实,会让你看到同东方截然不同的文化。
争论可以,前提是基本常识先建立。探讨东西方历史问题,最起码3、50本相关著作要看过吧?你看过,就不会有那么多想法了。填鸭式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不求甚解。西方的大学教育,其实就是通识教育为基础。你先别问为什么,读过大量基础资料之后,再去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论述,才有可能真的提高。
中西方力量对比逆转的历史点是哪一年?这个问题,正经八百论证过的人,都会提升对历史的理解,也会更好的认识中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