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识与集成

(2017-01-07 17:12:49)
分类: 投资札记
  集成,是一个遍布于自然界的概念。在信息领域,系统集成是一种很常见的应用范畴。人们,对于系统集成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工程技术领域,而忽视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遍布的系统集成现象。意识,这个神秘莫测的存在,其实,就源自于人脑的系统集成
  在自然进化过程中,从无生命,到有生命,各种复杂的系统,在大自然的选择中逐步形成。从原始汤里,经过电化学反应出现氨基酸、蛋白质、核糖核酸,形成单细胞生物,系统在不同尺度上不断集成。集成的时间周期异常的漫长,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质变,突变、涌现出各子系统不具备的功能和性质,孕育出更高层级的系统。当这个过程发展到意识形成,才有了人类。动物也是有意识的,意识并不是人类独有的人类独一无二的原因,是除了意识之外,还进化出其他复杂系统,集成到人体,这才导致人类文明形成
  人工智能,如何才能形成意识呢?除非人工智能依赖的体系复杂到临界点,否则,是绝对不可能诞生自由意志的。这个自由意志的诞生,至少依赖四个系统:第一、感觉系统;第二、认知系统;第三、记忆、存储、加工、分析、整理系统;第四、评估和情绪分析系统。而且,这四个系统,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至于诞生自由意志。这四个系统,是人脑所具备的四大功能集成系统。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人工智能正在对准这四个领域孕育机器智能。有的领域,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形成人造系统。有的领域,异常困难,无法轻易形成人造系统。假设,各个系统、子系统都逐步实现功能。在一个不经意间,人类将各系统连接在一起,相互作用下,理论上是会诞生奇点突破的,完全可以形成存在自由意志的人工智能。问题是,新闻媒体的过度宣传,包括一部分一知半解的人们,对各种系统技术实现的盲目乐观和不切实际,过度推高了人工智能的工程实现可能性,这是典型的泡沫。
  我认为,第二、第四,这两个系统较为可怕。第一系统,其实是相对简单的。第三系统,也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还不是不可征服的。这些玩意,人脑都稀松平常的搞定,且能耗极低,主体功能、结构、系统集成在1.5公斤的大脑中。这玩意若是制造的,其科技水平之高,真是至少银河霸主一级。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都存在一个对现有人类科技水平高度蔑视的超级复杂系统。21世纪,是否能够深刻理解人脑,都是个挑战性难题。
  涌现是意识出现的临界点。假如,人脑有N个系统,每个系统的墒值是X(n),那么,N个系统墒值相加的结果,跟整个人脑的墒值相比,存在一个差值。这个差值达到一个临界点,也就是各系统交互的复杂性突破一个临界点,就会诞生意识。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复杂交互,是集成的特性。各个单一系统功能,机械的相加后的结果,要小于各系统集成后形成的功能。而意识,恰恰就是一大堆人脑系统功能集成后涌现出的一个特殊功能。这个功能的直接作用,就是让人类有了自由意志,有了对自我的认知。
  人体的状态,决定了自由意志的涌现状态。睡觉的时候,系统复杂性不足,脑电波的表现就暴露出自由意志没有彻底涌现出来。清醒的时候,人脑的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位置,相关的几个复杂系统激活就涌现出伴随的意识。注意力一旦转移到另外一个位置,又是一批系统激活伴随自由意志涌现,这是一种仿佛潮水不断冲击的复杂性系统现象
  当人脑处于呆滞状态,注意力涣散,此时,形成的状态被称为默认网络。同一般常识相反的是,人脑不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能量消耗是非常大的。而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人脑能量消耗反而少。人脑的重量相当于体重2%,消耗能量相当人体20%,而这个能量大部分都是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消耗的,这是非常反常识理解的。对此,科学的猜测是,在这种垃圾时间里,人脑进行大量的第三系统行为,对需要记忆的心理表征进行编码、存储、整理、分析等等,就像是电脑不在使用状态时,各种杀毒、防火墙软件都跳出来占用资源整理数据一样,人脑也是在利用垃圾时间处理信息,而人脑注意力集中时,会抑制默认网络运行,调动更多的能量和资源处理意识参与的系统行为。这种激活和抑制,默认和调用的系统协调过程,太神奇了。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系统设计师
  集成,是自然而然的过程。系统是自然创造也好,人类创造也罢,总是一样在不断扩张复杂度,形成各种功能。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大的外部环境作用下,各种复杂功能相互不由自主的融合过程中,集成出自由意志的那个临界点:奇点。因此,对于人工智能的警惕性,还是要具备的,以防止,有朝一日真的突破那个屏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