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边际、护城河、能力圈,这三条怎么就成了伯克希尔的核心原则了呢?前两篇,基本说明了。
传统的古典的价值投资,格林厄姆完全不强调后面两条,这是《证券分析》的缺陷。不强调商业模式,不强调企业获利可持续性,不强调对企业把握的确定性,这是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的不足。格林厄姆,他不是神仙,也存在局限性,但是,做到格林厄姆的方法,通过分散概率保证长期获利,这还是没问题的。只不过,类似鹅厂那种企业,格林厄姆想做到长期投资,且集中重仓,那是不可能的。提到鹅厂,我也是存在认识变化的。之前,认为高估,当我通过腾讯内部理解到其广告业务的巨大潜力时,再看看鹅厂还在醉心于游戏核心业务,就知道这公司的利润空间还在膨胀,高估也变正常了。
再比如说阿里,我对阿里的零售相关平台业务不感冒,对于其菜鸟业务不感冒,认为阿里缺少强大的物流基础。但是,阿里通过投资和合作的方式跟苏宁等企业联手,这就弥补了短板。且阿里这些年在云计算上的巨大投入构筑了一个很强大的业务板块,这块儿我非常看好,这公司的内在价值变了,也快创新高了。企业是变化的,人的认知能力也在变化。当初买的不见得对,不买的也不见得错。当初买阿里,没看到这些巨大问题,就存在盲目性。当问题被解决了,就相当于不确定性消失了,估值的风险就降低了,但也可能存在其他新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投资的魅力。
不懂,就是不在能力圈范围内,错估很正常。我不懂,没去做空,也没去做多,就无所谓对错了,这就是能力圈原则。所以,能力圈,才是一个投资者能够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法宝。买贵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买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