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研报:银行股估值隐含不良率近14%
(2016-05-25 07:12:48)分类: 转载精华 |
[注:银行股不复杂,市场给的价格和投资者预期价格、报表显示的价格,这三个之间的关系国泰君安说的很明白。市场认为大概14个点不良,报表体现1.64个百分点,我认为5个点上下。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我认为中国银行业平均不良资产率应该就在5个点上下,我选了不良资产风险较低的银行投资,其实,就是报表上体现正常贷款较多的银行。假设,报表体现正常贷款86个百分点,市场就赢了,我等于买了没有安全边际的合理价格股票。假设,报表体现的正常贷款比例始终维持在95个百分点,市场想不让股票上涨那是没用的。这个帐很好算,相信市场快扛不住了。原因很简单,中国很多行业确实出现复苏迹象,银行业作为百业之母,会逐步爆发出力量。]
虽不良压力显著,但整体而言,银行不良风险可控。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45%,资本净额及核心一级资本都在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增至2.4万亿,拨备覆盖率虽迅速下滑但也仍在平均150%的国际高位水平。
“资产质量成为目前银行基本面的决定因素。”国君指出,目前对银行板块维持中性评级。原因在于,供给侧改革将对银行产生负面影响,资产质量则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目前看来,东部沿海地区的资产质量有企稳迹象,但中西部地区情况则在恶化。
所谓估值隐含不良率,又指估值可承受/容忍不良率,是指上市银行估值已经完全隐含最糟糕情景假设下的不良率。按照国君测算,目前上市银行尚有1.9万亿的拨备余额、1.6万亿的PB(指市净率)估值、1.3万亿的税后净利润,将这些“安全垫”全部用来对冲损失后,银行不良率最高可达13.89%。
目前,投资者审视标准下的上市银行真实不良率则在5.5%左右。这是指截至2015年末,按报表披露的1.64%平均不良率加上3.51%的关注类贷款率而得。其中,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关注+不良”率最多,超过6%;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的“关注+不良”率超过5%。
国君研报认为,目前银行股估值并不乐观,低估值不代表估值底,估值尚有下探可能。市场曾在2012年认为,银行股1倍PB就是估值底部,之后银行股纷纷“破净”。对此国君评论称,“所谓的底如此不堪一击,说破就破,一破再破”。
此前财新记者获悉,2015年底,监管亦有判断不良贷款存在低估。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逾期90天以上贷款同比增加330%;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达10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这一逾期/不良比率的指标超过100%,反映不良贷款认定可能低估。(见财新网“监管判断不良贷款被低估”)
2016年以来,银监会出台多种举措,防范银行不良贷款腾挪,以夯实不良贷款真实性。比如叫停AMC通道业务,禁止个人理财对接不良,规范不良收益权转让等,堵塞银行不良出表;同时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开化解不良正道等。对此国君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不良资产显性化,从而改善市场对银行股的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