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商新时代:三巨头重演互联网寡头噩梦

(2015-03-29 22:47:16)
标签:

it

分类: 零售消费

【注:阿里的特点是打造非原生性互联网平台,这种战略部署导致其迅速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领头羊。京东、苏宁,则是另外一种战略重心,在打造非原生性基础上不断夯实自身的原生性,这是更具野心的策略。经过数年的血拼,京东、苏宁逐步形成原生性壁垒,并且,也在不断强化互联网经济特殊的非原生性平台效应。哪怕是苏宁这种纯粹的零售企业也加入了大量的并购企业产生互联网非原生性。孰优孰劣?可以说在没有其他对手挑战的前提下,阿里这种模式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当对手存在极强的原生性壁垒以后,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所谓的原生性壁垒,就是物流地产这种实体性,甚至,被互联网改造过的实体连锁店。苏宁、京东创造不出新模式,不等于没有另外一家企业出现创造新商业模式。凯文凯利提到的原生性战略,终究还是会有顶尖高手孕育出滴。因此,我数年前就不看好纯粹的互联网平台,毕竟缺乏排他性。】

 

 

  【亿邦动力网讯】

 

  中国互联网三巨头把控一切的乌云,终于还是蔓延到了电商

 

  中国互联网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三角格局: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大巨头,掌控了中国互联网的绝大部分优势资源。而今,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三家企业,在2012年末至2013年初纵横捭阖的一番大调整之后,正在不可避免的重演这一格局。这三家企业在面对电子商务展现出来的霸气和野心,结合其可以掌控的庞大的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不同的战略高地已经形成的垄断性市场份额,足以使人窥见未来的垄断格局

 

  我们不妨来回顾,三大巨头所掌控的战略领地、战略俯视和战力储备: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电商界最大的流量入口,从支付宝所掌控的资金流和淘宝所掌控的信息流,已经形成难以逾越的壁垒。阿里系在电商领域的深挖沟壑、高筑城墙,使腾讯和百度两大互联网巨头都夙夜难寐。正像马云所言:“他(马化腾)跑到我这基本上半条命就没了”。

 

  阿里巴巴的恐怖在于:

 

  ①开放性的破坏力。阿里巴巴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无与伦比的破坏性与颠覆性。就像一个拓荒者,阿里电商对传统商业的上下游实现了彻底改造,甚至不惜去重塑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已经深化成阿里巴巴拓展电商的战略惯性。

 

  ②生态系统下的大数据效应。天猫的品牌效应、淘宝的海纳百川、支付宝的底层渗透、以及对小额贷款的高瞻远瞩……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下每个物种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数据资源,这是中国互联网最具商业价值的大数据,将来会对改造中国的制造业产生革命性效果。依靠这些不断生长、交互编织的大数据网,阿里能够掌握着庞大的数据流和现金流,迫使其他电商对其依附性与日俱增,以至于脱离平台便难以独自存活。

 

  ③从市场份额上看,天猫与淘宝联合突破万亿成交额,而2012年非阿里系网上零售总和仅为0.3万亿。单是2012年第四季度,淘宝日均独立的访问人次就达到1.2亿,相当于六、七个上海市的人口总量。此外,阿里巴巴今年十分有望整体IPO,一旦成功,其估值将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有这样的阿里巴巴存在,其他平台还有机会吗?

 

  京东商城

 

  京东商城在过去阶段可以归纳为只做了一件事,即用巨额投资换来用户体验的极致改善。这既是京东的投资价值所在,也是后来者无法去超越的屏障

 

  ①京东商城斥巨资打造的“无下限满足消费者”的物流系统,以及这套系统所衍生的“正品、低价、快速送达”的品牌形象,已经深深地影响到网购人群的需求,牢牢占领了用户的心智。

 

  ②以物流地产为核心的京东模式,也是投资者可以容忍其“用亏损换规模”的最大筹码。据亿邦动力网不完全统计,京东目前持有的土地约为2000亩,按照资产粗略估值,京东在地皮之上搭建的物流中心、仓储硬件设施价值就在30亿之上,如果资产变卖的话估值可达50亿人民币。此外,京东商城共有配送员约1.5万名,在360座核心城市建有900多个自营配送站、300多个自提点,储备产能每日超过120万单。

 

  ③相比其他电商平台纷纷在2013年卸下了自建物流的重负,京东物流的“价值”将进一步放大。刘强东的计划是,在以技术驱动的京东物流开放体系完全确立之后,随着其盈利空间以及业务模式的不断拓展,其将进一步开放其公共服务体系,最终成为中国电商业最具投资价值的一家价值型公司。

 

  想要再打造一套如此成熟的电商物流体系,后来者还有机会吗?

 

  苏宁云商

 

  苏宁垄断地位的确立,不仅在于实力,更在于坚决革命的态度、明晰的策略和对战机的把握。

 

  这家仍处于壮年时期的流通业大佬,率先展现出了革命先锋的决心——今天上午,苏宁彻底“超电器化”,正式更名“苏宁云商”——不仅重新定义电商,也重新定义自己。

 

  在未来阶段,苏宁不再是电器,而是一家以零售为主导,采销一体、虚实融合的“云”商务公司。调整后,新苏宁的威力在于:

 

  ①坚决瞄准“亚马逊+沃尔玛”的商业模式,成为实力最为雄厚的O2O实践者。目前,苏宁云商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价策略,以及实体渠道的锻造升级和全品类覆盖;集团随后还将整合采购资源,凸显规模优势,保证供应链的线上线下协同。相比阿里、京东,抑或其他传统零售,苏宁具备双重战力,且更像一个有机的整体,足以在未来阶段电商与实体零售的对峙中,攻可进退可守。

 

  ②对市场机遇的准确判断和把握。苏宁与其他传统零售拉开距离的根本秘诀在于超前的意识。当在其他企业还在瞻前顾后时,苏宁已经切换成新的业态,同阿里、京东等纯电商公司展开拼杀,并斩获了足够的网上零售经验。与此相比,国美在面对电商上的首鼠两端、万达对电商的迟缓决断,都将使其错过在战略卡位的机会。在品牌定位和规模拉开差距之后,追赶者有几成胜算显而易见。

 

  那么,接下来的电商格局将会如何?

 

  互联网三巨头已经给出答案:在同一个故事框架下,要么行业兼并,要么出局,要么再走出破坏性的创新之路

 

  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上,业界已经见证了在阿里、腾讯、百度垄断格局下,创业环境遭受挤压,创新意愿被打击,行业发展受到压制,无数创业公司最终走向殊途同归的命运。现在阿里、京东、苏宁也开始同样的动作:一方面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部队,一方面将资源注入到具有潜力的企业。在收并购事件不断的趋势下,电商行业将逐渐涌现阿里系、京东系、苏宁系的庞大组织,所涉及的产业链条也将更加宽泛。正如很难对如今的苏宁云商下定义,它覆盖电商、支付、金融、物流、数据、营销、云计算等多个领域,远非普通的零售企业所能驾驭

 

  这一格局的正能量在于,由于领袖的庞大力量,使得产业的基础能力和设施能够在段时间内完成建设,从而使得微小型创业者可以站在更高的舞台。但还必须看到,这些产业链条最终会演进成巨大的铁幕,致使电商行业发生明显的进入障碍。在此情形下,巨头将在利润最大化前提下具有优先制定价格的权力,而其他电商企业则因生产规模过小,必须交付更高的平均成本。随着掌握资源垄断的电商巨头支配地位日益巩固,最终形成寡头之间激烈竞争的局面。其他的电商公司,不与巨头结盟,就将成为他们的对手。

 

  互联网的历史不断重演,如今轮到电商。在铁幕下艰难行走的那些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网上零售格局重新洗牌之后,必须重新思考和调整自身的定位。

 

电商新时代:三巨头重演互联网寡头噩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互联网思维
后一篇:特许经营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