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游戏
(2014-11-06 10:00:11)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札记 |
利率市场化,这个话题,被太多人炒作,变成一种盲目的定性。利差,跟利率市场化关系不大,这种判断,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难以理解的。可惜,这就是现实。
利差,决定了金融业的获利和产业增加值。金融业产业增加值,要扣除掉税费和经营成本,剩下的利润才是股东回报。负债利率高低,对金融业整体利润规模和产业增加值来说,影响不大。
打个比方,阿里就是抽交易平台的水子赚钱。决定阿里利润的关键因素是两个:交易总量、抽水比例。交易总量,是国民经济整体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决定的。水子,是由国家税收、运营费用、股东回报构成的。水子高低,取决于产业增加值占据国民经济比例是否合理。不合理,早晚都要被宏观经济整体收敛。税费不合理,早晚会被国家收缴。银行业,也是一样的,受到金融业宏观调控影响,必须收敛于合理范围。
导致银行利差背离唯一可能因素,并不来自于其他竞争对手,而是,占据金融业资产整体规模总量大份额的银行业自身。当市场竞争充分时,银行会计算自身的资本回报率,通过合理价格战提升竞争力。此时,利差小幅下降的可能是存在的,大幅下降很难。因为,银行必须要考虑到自身股东的投资回报预期。垄断行业、垄断获利,必然有匹配的投资回报预期,否则,垄断资本会撤离。说直接点,就是国家资本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X%。X,取值会随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小幅下跌,但不会出现不敌平均。国家,怎么可能在这个行业干亏本生意?这种低智商判断,也太无理了。
比如保险,投资回报5%,负债成本高,就会业绩差一点,负债成本低,业绩就会好一点。负债成本多少,要看保单如何定价、销售。除非,把5%提高几个百分点,否则,负债成本在确保股东利益的基础上,高也高不到哪去。保险还有机会出现巴菲特式人物抬升平均投资回报。银行,根本就没机会在覆盖整个国民经济的情况下,无限制的抬升投资回报。
利差,也活在极限里。上行,受制于国民经济承受力;下行,受制于行业预期回报率。
银行能够提供的合理存款利率,纵然在市场化情况下,也是要维持自身合理股东回报前提下进行市场竞争的。道理很简单,股东会用脚投票。国家资本,也不是傻帽。
前一篇:客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