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银行理财“年报”透视

(2014-10-28 08:19:29)
标签:

股票

分类: 金融业
【注:非保本型占比70%,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

  来源:中金在线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升。银行理财市场发展有何特点与动向?研究机构近日发布的“年报”能为投资者指明一二。

  发行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44492个,同比增长38.41%,发行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分月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稳步增加。2013年1月至6月,银行月均发行产品3294个;7月至12月,银行月均发行产品4121个。

  华宝证券分析师胡立刚指出,为应对月末、季末的考核压力,银行有“冲存款”的需求,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应对考核压力的工具之一,尤其是超短期保本型理财产品,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季末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往往高于当季前两个月的发行数量。银行在2013年3月、6月、9月、12月的发行量较同季度的另外两个月份多,体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季末效应”。另一方面,下半月(15日以后)的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往往高于上半月的发行数量。就1个月期以内的理财产品而言,除了4月以外,2013年其他月份下半月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均高于上半月,体现了“月末效应”。

  城商行加速赶超

  从产品发行主体看,2013年发行主体结构与往年差别不大,整体趋于稳定。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31.28%,与2012年31.18%的市场份额相差无几;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30.03%,较2012年下滑4.04个百分点。

  2011年至2013年,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由18.89%增长至28.42%,大有赶超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趋势。2012年和2013年,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分别以87.22%和48.02%的速度增长。

  “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95家城商行,数量远超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其他银行。城商行成立时间较晚,在资产规模、网点数量、客户资源等方面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处于劣势,在大范围内面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挤压,在地域范围内又有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等的竞争。在竞争压力的驱动下,城商行需要借助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扩大规模、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胡立刚表示。

  人民币产品强势主导

  2013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总量达42846个,较2012年增长43.40%。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由2012年的92.25%上升至2013年的96.30%。

  人民币理财产品强势的另一面是外币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2013年,美元、港币、澳元、欧元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分别为682个、364个、344个和161个,较2012年分别减少23.46%、23.53%、36.76%和56.95%。2013年,美元、港币、澳元、欧元理财产品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53%、0.82%、0.77%和0.36%。其中,美元理财产品占外币理财产品比重出现了自2010年以来的首度止跌反弹,占比由2012年的35.48%上升至41.3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元理财产品占外币理财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14.84%大幅下滑至9.73%。

  收益中枢上移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特征:1-5月,各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1年期以内产品收益率普遍在3.8%-5%;6月以后,各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均显著放大,1年期以内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6%。期限较长的产品收益率往往高于期限较短的产品收益率,体现了“期限溢价”。但是,鉴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的“收益中枢”随时间变化不断发生迁移,从2013年全年看,“期限溢价”不复存在。例如,2013年1月,6-12个月期的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03%;而到12月,1-3个月期的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就已高达5.72%。

  2013年,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以上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4.10%、4.70%、4.93%、5.17%、5.91%、6.44%。

  非保本型产品逾七成

  2013年,银行共发行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13284个,占29.86%,其中,保本固定型产品有4684个,保本浮动型产品有8600个;发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31208个,占70.14%

  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保本型市场的主体,其发行的保本固定型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6.14%,发行的保本浮动型产品市场占有率为35.56%。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非保本型产品市场上有相对优势,市场占有率达到32.90%。多数银行发行非保本型产品的热情都显著高于保本型产品。外资银行是例外,其发行的理财产品主要为保本浮动型。

  “外资银行历来以发行结构性产品为主,收益类型以保本浮动型和非保本型为主。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与风险市场连结的结构性产品投资风险加大,非保本型产品逐渐遭到投资者冷遇。一方面要稳固客户资源,另一方面也不能放弃自身的投资优势,外资银行发行产品的重心向保本浮动型倾斜。”胡立刚称,“与外资银行相反的是,中资银行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热情异常高涨。根据现有的会计核算规定,非保本型产品走"表外"通道,不占用银行贷款额度、不消耗资本金。同时,非保本型产品的设计更为灵活、投资策略较为激进,有望获得较高的收益率,颇受投资者欢迎。中资银行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呈现"供需两旺"。”

  基础资产三足鼎立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在资产配置上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债券”类、“利率”类和“其他”类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分别为27744个、31471个和35387个,占比分别为27.10%、30.75%和34.57%。胡立刚称,该格局体现了流动性紧张、股市不牛、监管严格背景下较为保守的资产配置策略。

  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在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上大同小异,集中于债券、利率和其他类资产。2013年,国有银行理财资金在债券、利率和其他类资产上的配置比分别为21.91%、30.82%和41.81%;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三类资产上的配置比分别为25.18%、24.91%和43.84%;城商行的配置比分别为28.21%、29.14%和40.37%。“而外资银行从其投资经验更为丰富的领域出发,多发行基础资产为汇率、股票、利率等的理财产品。”胡立刚表示,2013年,外资银行理财资金在汇率、股票和利率上的配置比分别为22.76%、19.88%和18.59%。

  短期产品占比稳定

  2013年,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依旧维持在历史较低位,为4.23%。发行期限集中在1-3个月的产品占比为59.61%,3-6个月期限的产品占比为21.91%。

  2013年10月,银监会推出银行资管计划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试点。工行、

  个人客户仍是主要发行对象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向个人、机构、VIP发行的比例分别是72%、22%和6%。各类银行发行对象均首选个人。

  胡立刚指出,随着IPO的重新开闸和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大门的敞开,未来银行理财的机构客户占比有望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