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助

(2014-10-04 09:59:39)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札记
  国务院,新发关于加强地方债管理意见,里面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央财政对于地方债原则上不承担救助责任。这个问题,怎么理解?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地方债不可能毫无风险。截止2013年底,全国地方债总规模接近13万亿。这么庞大的地方债务,一笔不良没有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些通过影子银行进行的借贷,或者,统计局没有包括进的有偿付责任的地方债务。归总到一起,相信截止目前,地方债总规模不会超过20万亿。这些贷款里,一定有不良贷款,这是肯定的。
  其次,中央政府关于地方债偿付原则,只有三个选择:第一、兜底;第二、部分兜底;第三、不救助。面对刚性兑付、无风险利率高企,中央能表达的态度,很明显就是第三个。即使,真实情况是第二种,也必然用第三种态度表达。这是很明显官方姿态。
  最后,中央财政对于地方债不救助、不兜底,不等于,中央财政不支持省级政府主导发行的融资债券。中央财政不兜底,不等于,中央财政不借钱。央行支持中央财政,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政府,这不是兜底,这还是提供隐性的贷款展期、缓解风险、缓解融资压力。
  所以,该意见,对社会表达的真实态度是这样:中央,已经意识到地方债规模和融资成本存在重大风险。现阶段,政府融资规模同GDP比例还处于安全区,尚不足以威胁财政。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12.9万亿,应对全国地方债统计13万亿总规模,不存在整体债务危机。但是,趋势存在风险,需要应对,严肃地方债管理细则。关于管理细则改变,会影响地方债发行、偿付机制,这些内容,意见中都有,不累述。
  意见执行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变化?
  中央财政和各大银行,会面对大规模政府债券发行,且发行利率较低,这些融资会集中替换高利息的信托、银行理财,缓解政府融资成本高企的压力。央行,应该会通过发行中长期票据调节货币供应,提供增量、盘活政府融资存量,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至于不良贷款,相信会有一定数量的隐形政府融资出现呆坏账,明确的政府存在偿付责任的地方债务会从平台公司贷款转移到政府债券。银行,在地方债业务上,应该会有一定数量的不良贷款出现,但是,不会威胁到整体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以后,银行大量资金,将用来购买政府债券,不再以企事业单位信贷资产形式存在。
  银行股,股票估值上,已经充分预期了地方债风险。地方债存量资产出现呆坏账爆发,属于正常的预期体现,不出现呆坏账爆发,就会引发估值回归。
  地方政府,想要通过银行募集资金、发行债券,想要维持较高债券评级、降低融资成本,就必须要解决存量信贷本息偿付问题,否则,以后日子很难过。因此,意见所谓的不救助,也会威力大减,对银行影响十分有限。
  地方政府,在该意见出台后,将是最大的受损方。昔日,召集城市商业银行行长开会,就可以安排信贷资金注入城建公司的模式,彻底变成违规了。政府融资规模和自由度,受到上一级政府和人大审批管控,将变得日趋理性。从整体看,银行资产风险下降,贷款需求回归理性,利率明显有下行压力。
  银行股,面对利率下行趋势,估值有继续上升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