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
(2014-10-03 15:26:41)
标签:
房产 |
分类: 投资札记 |
930,央行公布的关于房地产首套房贷认定机制调整的新规,算是新一轮房地产政策调控转向的标志性政策。很多人理解为,这是一次救市行为。实际上,这种看法是没什么客观基础的。
10年以来的紧缩货币政策、调控地产,到目前为止,达到了一个核心目的:改变了人们对房价趋势预期。
限购、限贷,这些阶段性调控政策,对于改变房价过快上涨趋势的作用实现了,继续长期存在的意义,就变得很小了。过去,在房价持续上涨预期支撑下的投机性、投资性资金,因为价格趋势调整的压力,撤离市场,进入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其他领域,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这部分资金,转向再次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也非常低。此时,限购、限贷政策的继续存在,就会影响房地产市场正常发展,所以,放开政策管控,让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价格的阶段到来。救市,谈不上,只能算是政策回归常态。
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个政策,就再次造成房价上涨趋势形成呢?要想理解这个问题,就得搞清楚,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再次导致全国房价继续趋势性上涨。
房价上涨趋势形成,必须要靠两个手段同时作用,强化趋势:第一、扩张性货币政策;第二、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是降息、降准,释放央行管控的货币存量,降低实体经济借贷成本,通过货币政策支持宽松流动性,刺激实体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房地产复苏。这会造成开发商群体借贷成本降低,供应端能力增强。同时,也会造成消费者借贷能力提升,一部分需求冲出限购、限贷桎梏,进入市场,增加需求。
有人认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可以救市,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积极的货币政策,会让供需两端的力量都得到强化,解决不了现阶段供应大于需求的行业格局,未必造成想象中的救市效果。
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政府主导投资扩张,通过中央、地方政府加杠杆实现货币扩张,银行存转贷、贷转存,衍生出大批货币,通货膨胀率上升。这对于房价上涨的支持力度是较为明显的。这才是真正的救市重武器,在不改变房地产开发供应端力量的同时,衍生出大批新增货币,形成新的投机性购房需求,这会导致房地产需求端力量增强,在限购、限贷政策解除的大背景下,会形成救市效应。
救市,通过一点点释放货币政策宽松,可以起到的效应有限,但是,会改变实体经济环境,也会促进成交量,让部分地产企业有机会缓口气,撤离市场。真正的大规模救市,要靠财政政策刺激,政府恐怕也有心无力,没有昔日四万亿投资的底气,债务压力日益加大,不太可能出台拯救世界的重型武器。
根本上讲,房地产行业的库存、建设能力,都已经达到供应端历史性高位,无论需求端怎么调整格局,也很难应对持续不断的供应增长。此时,唯一可以缓解行业危机的方法,就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行业出现集中度提升,行业产能缩减,进入新的平衡。房价,在新平衡实现前,很难再次出现全国性趋势性上涨。
后一篇: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