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
(2014-09-01 07:18:27)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札记 |
市场中短期的风险偏好,会影响投资者对于投资本质的理解,这种心理暗示,对于职业投资者都是难以抗拒的。最近,市场的中短期风险偏好,对很多资深的价值投资者都产生了影响。
跨行业企业股权长期投资价值比较,是相对价值评估的重要手段,对于集中投资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白酒、制药、银行、保险、电力,到底什么情况下出手,会具备长期优势,这种问题实际上用很简单的评估指标就可以解决。《三个指标》,决定长期投资价值的能力,超越市场中短期风险偏好。浸淫在市场里时间越久,就越会一眼看穿所有把戏。复合增长率,根本性决定因素,在于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
白酒,股价崩溃的核心因素,来自于行业基本面。供大于求,导致毛利塌陷的程度无法估计,进而,影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长期稳定性,也会影响企业净资产增长率的稳定性,市场预期将市净率大幅调整。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在于市场供需关系平衡时的数据量化问题。
制药,股价出现调整的本质原因,来自于过高市场风险偏好是企业长期业绩增长能力无法支撑的。时间越久,股票价格称重压力越大,缺乏系统性支撑。
保险,其核心问题在于,净资产收益率不占优势,净资产增长率依赖再融资,因此,其长期投资收益率水平差强人意。
电力,中短期的风险偏好导致股票交易价格出现价值回归,但是,长期驱动其增长的核心指标,没什么值得期待,过去如此,未来也必定。
银行,被资产质量的风险性压低估值,但是,其长期投资收益能力存在较强支撑。过去20多年,未来10年,你都看不到资金供需关系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监管系统会控制整体风险性。事实上,长期投资收益率超过大型银行的投资者,过去25年堪比大熊猫,没几个涨的比深发展牛逼。
心理暗示,很有趣,就是一种心理陷阱,随市场风险偏好波动而波动。
市场,会变。用不了多久,就会换上另一种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