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的平衡力量是军事。中美之间若没有军事力量的平衡,一方(美国)必然以某种手段直接搞垮另一方。中美之间打破军事平衡不容易。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美之间不会爆发直接军事冲突,世界仍将维持和平局面。
和平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符合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争夺国际结算货币与储备货币份额,吸收国际资本就成为国家之间的竞争焦点,这要靠稳定的货币政策和低的税收政策。就国际结算货币与最重要国际硬通货而言,美元与人民币最有可能成为最重要的两个。就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判断,欧元(或欧元崩溃后的欧洲单个国家货币),日元,以及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家的货币都无法达到美元与人民币的地位。
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稳健货币政策巨大意义的认识。美国早就认识到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一直以来也实行着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也是美元一直以来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与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原因。中国最高决策机构对稳健货币政策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充分,非典时期的过度经济刺激,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4万亿的国家投资计划,都没有充分考虑稳健货币政策的需要。总的趋势是,中国最高决策机构对稳健货币政策重大意义的认识是越来越充分的,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中国通货膨胀的最高点是大幅下降的,这就是佐证。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和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中国资本对外开放,资本项下可自由流动,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是前提。可喜的是,这一前提条件现在中国基本具备。目前,中国央行通过用人民币购买巨量的外汇储备的手段(即周小川的池子)初步找到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市场均衡的。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技术工作,其积极意义在于,在人民币汇率年波幅不超过8%的情况下,以可预期几乎匀速的条件下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向市场均衡的。同时中国央行还购买了巨量外汇储备,为未来央行以市场手段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人估计,在不长得时间内(应该不会超过5年)中国将实现资本自由流动,汇率(有央行市场干预的)自由浮动。
要吸收国际资本,低税收政策是很重要的方面。税收是财政的基础,总税收不可能太少。所谓的低税收实际应该是间接税多直接税少。比如多对公共资源(土地,矿山,经营权)征税,少对企业与个人征税,多征消费税少征资本利得税,尤其不能征财产税和遗产税。资本利得税少,国际资本就更愿意到中国来。财产税和遗产税少,国际财富才愿意留在中国。中国若开征物业税和遗产税,将对中国吸引国际财富十分不利,我不知中国最高决策机构是否明白这点。中国香港的税收模式是值得借鉴的。香港之所以能成为重要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与其税收模式不无关系。
目前而言,中国税收政策优于美国。中国土地,各种资源国家所有,具有比美国税收模式好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