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的裤衩
(2013-01-16 17:31: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札记 |
苏宁,最大的矛盾不是生意没得做,而是,生意做不过来。
研究苏宁的很多投资者都认为苏宁毛利高,应该降低产品售价提升销售量,走低成本扩张之路。
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存在逻辑上的重大错误。
低成本扩张的基础来自于综合成本降低,关键就在于张近东关心的后台的提升能力上。把万亿产品卖出去,还要做到综合成本最低,产品售价占优势,这就一定要靠规模和效率提升。
电商,在整个零售通路综合成本上,即使存在相对于传统零售的优势,也会因为太多企业涉足电商推升综合成本,压缩相对优势。电商、实体门店,都不是问题的关键,仅仅是前台的表现形式。关键在于完成零售的综合成本要降到最低。
生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苏宁,在最不理想的年份,也没出现主营业务萎缩,销售总额始终在提升。提升速度放缓,一方面由于大环境不利,对龙头企业的影响是明显的。更加重要的是,苏宁自身支撑这种规模销售的综合服务能力已经跟不上了。不继续加大对后台的投资力度,千亿规模销售就使苏宁在现有成本基础上,继续发挥单位竞争力出现不足。
讲的简单点,一个企业做的大,不等于单位商品竞争力就一定大。有可能一个小店的价格比大企业要低很多,但是,这个小店要想真正做大,必然要经历大企业所经历的一切。大规模销售,并且,形成综合成本竞争优势,必须要大幅度提升平台效率。
终端产品销售价格出现优势,非常正常。随便找个三线城市家电零售企业,都可以做到某些品类比网商都便宜,这种情况,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但是,让这个地方零售企业规模做到1000亿,他同样要面对苏宁面对的一切问题。京东,今天没有遇到这些问题,是因为京东规模太小。阿里,没有遇到这些问题,是因为阿里根本就不做零售通路需要的所有物流与售后,靠的是合作企业完成。阿里,要比京东规模大很多,销售规模极为庞大,但是,阿里在大家电、3C上的竞争优势远逊色于京东,因为,阿里的零售通路服务能力接近于零。阿里,聪明之处,就在于阿里很清楚他的优势就是平台信息服务,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生意。单纯拼零售的综合成本,他一个都不如,靠的是合作伙伴的力量,这个合作伙伴完全可以是苏宁、京东。这样,就形成一种阿里独特的竞争优势。
销售额做大,综合成本做低,形成庞大的利润,才是股东最关心的,也是零售业的价值核心来源。规模上去,成本降低,一定要靠投入。京东的投入方式,完全是资本方不断注资,并非来自于自身体内循环,造成相当强大的破坏力。但是,这种破坏力的基础并不支撑吃掉整个世界。这个市场太大,大家都做不完自身能力支撑下的生意。苏宁规划万亿销售,自己拼命搭建的基础,依然,不足以提供理想的支撑能力。万亿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也就是个小蚕豆,整盘菜非常大,没人能吃完。
一代宗师里面,赵本山说的那句话,就是零售马拉松的真谛: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苏宁现在的屁股,过千亿这么大的腚片是有了,想做万亿裤衩,需要至少3、5年的持续投入。
京东现在的屁股,过千亿这么大的腚片也不难,需要玩命光腚往前冲,之后,到资本市场弄两钱做裤衩。
阿里,看到京东、苏宁乐了,哥现在的腚就有万亿那么大,哥永远不穿裤衩。
你,能看懂裤衩在哪里么?
长期看空苏宁的人们非常可笑,因为,他们没能看到中国的屁股有多大,这个裤衩百万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