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索
(2012-05-23 13:42: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札记 |
巴菲特、索罗斯,是不是可以融合?
对这个问题持强烈反对意见的,绝大多数都是对索罗斯投资哲学不了解的。
巴菲特,众所周知,强调的价值投资几大原则: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护城河。
索罗斯,众所周知,强调的几大原则,是什么?
索罗斯:反射性、易错性。
反射性:对应的就是市场先生、安全边际。
易错性:对应的就是能力圈、护城河。
两者最大的区别并不是在思想上,而是在具体实践上,在应用范围上,有很大的不同。
应该说,索罗斯的具体实践与应用范围更广阔。
微观经济,本身存在较低的反射性,因此,索罗斯的重点并不是集中在这个层面。
索罗斯关注的是人类的认知偏见导致的易错性,扑捉这种机会,并检验一个历史事件的进程。因此,对于索罗斯来说,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涉足外汇、股票、债券,可能会采用做多、做空,可能会短期、长期,表现形式变化多端,但本质不变,就是在寻找市场错估的空间,就是在寻找价值的成长空间,就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践行。
对于投资者来说,格林厄姆、巴菲特已经完整阐释了如何根据企业微观经济基本面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基本方法,但是,格林厄姆、巴菲特并没有完整阐释企业内在价值是如何受投资者认知影响形成自反馈,也没有完整阐释人类价值观同社会认知之间的自反馈关系,没有交代市场先生如何形成安全边际。
索罗斯,很少谈到未来贴现预期价值,很少探讨证券基本面,对这些证券投资基本层面问题,他都没兴趣提。他更关注的是他所关心的哲学与社会科学问题,研讨的都不是具体的投资、投机问题。这本来就是他的职业,而不是他的兴趣。
按理说,准确理解索罗斯并不容易。
假如,从价值投资的传统角度看,索罗斯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投机分子。
假如,从价值投资的哲学基础看,巴菲特、索罗斯、芒格,都没什么本质区别。
索罗斯是个很矛盾的综合体,在科学界眼里,他的哲学思想没什么科学价值,始终不被主流学术界所接受,还一本接着一本的认真的写,总是渴望留下一本传世著作。在投资界眼里,他就是兴风作浪的投机客,掀起资本市场腥风血雨。慈善事业,本质上就是在为开放社会理论构建实践基础。社会科学实践家,或许是他更准确的定义,真正想要的或许是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