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的第三张“面孔”:地产跃进或是隐形万达
(2012-05-05 08:28: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零售消费 |
【注:万达,也要逐步开始涉足互联网商务了。当苏宁、万达这些商业旗舰大规模冲击电子商务时,人们就会慢慢理解,什么叫成年人跟小孩子打仗了。除了亏损,就不会干别的,这种企业跟遍布全国覆盖大量实体产业资产的巨型企业比起来,不值一提。即使,号称是互联网业态中最狠的腾讯、阿里巴巴,看看是否有勇气到商业地产领域淘金?虚拟的,永远都是虚拟的。无法确定性掌控实体产业,就永远没有真正的根据地。万达,有1000万平米自有商业物业。租金、人力,是永远上涨的。巨大的重置成本,会让任何一个后进者瞠目结舌。互联网商务领域,没有惊人的重置成本,就等于没有绝对的护城河。重,是最终的归宿。没有绝对的重量级的资产规模,就等于一片浮萍。】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为一家传统的轻公司,苏宁的转型,在平衡长短期资金特点、管理者和商户双重身份等方面,仍非坦途。
掌门人张近东想让苏宁电器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但在上市公司之外,苏宁电器集团(以下简称“苏宁集团”)拥有的另一张面孔可能是——隐形万达。
在苏宁集团给非上市部分苏宁置业的任务是,在2020年建成300家苏宁电器广场和50个大型城市综合体的苏宁广场。这个规模目标,目前除了万达,国内开发商中鲜有能及。
“苏宁做商业地产,首先是做商业。其价值,不取决于建筑的价值,而是给商家带来的运营价值,与住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苏宁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说。
在对开发商巨量转战商业地产现象批驳不断时,似乎没有比商业巨舰做商业地产更合适的了。但作为一家传统的轻公司,苏宁的转型,在平衡长短期资金特点、管理者和商户双重身份等方面,仍非坦途。
地产跃进
去年6月份,苏宁电器集团公布了10年转型规划,即集中三个平台的建设,对苏宁易购进一步加大投入。其次是打造全国物流基地和配送网络。再一个,就是加大苏宁电器广场和苏宁广场等商业物业自建。
苏宁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介绍,自2007年,苏宁集团就开始加大商业物业的自主建设,去年年中明确规划到2020年建成300个苏宁电器广场,50个苏宁广场项目。苏宁在其中是主力店、品牌店,“希望与其他商业业态一起,打造商业圈生态。”
据了解,苏宁广场和苏宁电器广场,主要是按照商业体量来划分。前者的建筑面积一般在30万方—40万方,后者则从几千方到数万方都有。“从形态而言,苏宁电器广场以电器店为主力,配以一些家居、餐饮和娱乐的业态。而苏宁广场,则是属于大型的城市综合体,包括零售、住宅、酒店和写字楼,电器店是其中零售部分的主力店。”苏宁集团副总裁蒋勇介绍。
在启动商业地产计划前,苏宁实际上对高端住宅、酒店、物流地产等均有涉猎,目前又全面进入商业地产和科技地产。
苏宁一直未对外宣布过公司实际的土地储备和开发持有物业的总量。但据悉,该集团内部的非上市公司苏宁置业,即苏宁的地产平台,其项目储备中有近80座苏宁电器广场和苏宁广场,遍布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成都等全国众多一、二线城市。
目前,苏宁又开发了苏宁睿城、苏宁徐庄基地等科技园区。其物流产业基地已在杭州、北京、南京、上海、天津、无锡、徐州、成都等数十个城市全面铺开。
据透露,今年苏宁计划开工的商业地产项目达到数百万平米,项目超过20个。“按照目前的进度,应该会提前完成集团的十年目标。”苏宁集团一位管理层说。
变重的逻辑
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认为,苏宁、国美等电器连锁商超之所以都走上了持有型物业的道路,主要原因在于,本不丰厚的利润被不断上涨的租金所吞噬,由此触发了其打通上下游的想法。
据苏宁电器年报,该公司现有实体店面以租赁方式开设为主,截至2011年末,苏宁电器旗下连锁店合计1684家,自持的连锁店仅35个,比例仅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