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天才思维的怪异8

(2011-11-19 15:50:00)
标签:

转载

分类: 思维科学
原文地址:天才思维的怪异8作者:陶伯华

8.8 天才是被压抑的“里比多转移”吗?   

对精神病根源与艺术天才动因从潜意识与泛性论角度做出新的理论解释的,要数20世纪初崛起的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深受潜意识的驱使和操纵,人的本能起着决定的作用,人的精神活动的原动力是隐藏在潜意识的本能背后的性欲冲动。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作“里比多”(1ibido),又称“性能量”、“性力”。弗洛伊德指出:“里比多,类似于饥饿,是一种势力。通过这种势力,本能,这里是性本能(就像在饥饿的情况内它是吃的本能)才得以表现自身。”弗洛伊德后期对他的泛性论作了修正,将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合称生的本能,其对立面是死的本能。“里比多”是在有机体内部发生的,但它能够联结外在对象。文艺创作的基本动因是作家艺术家被压抑的各种欲望,特别是性冲突的升华、宣泄与满足。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他的艺术作品去表现、缓和他的受压抑的“里比多”,将艺术家的原始本能冲突转移到一种使它不可能被外部世界所挫败的方向上去,在想象中获得荣誉、力量和性欲的满足。据此,弗洛伊德提出了“美的观念植根于性刺激的土壤之中”的命题,并认为艺术创作与做梦之间存在着某种类似。因为梦总是把欲望作为已经得到的满足来加以表现的,而作家艺术家进行创作时,也可以像做梦那样采取凝缩、改装、转移、倒置、集锦等方式进行构思。天才艺术家擅长去精制他的白日梦,把自己的心声变成大众的合唱,用精致的艺术形式诱使人们共享他所创造的这个虚构世界。弗洛伊德的学说尽管有很多糟粕,但他对精神世界的分层和对潜意识的揭示,在扩大心理学的广度和开拓心理学的深度方面确有可取之处。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承认潜意识心理,承认心理领域比意识领域广大得多,这是全部近代心理学的重要的解放原则。

对于压抑的“里比多”转移释放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弗洛伊德自己也曾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为例,进行过具体的分析。

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医官的父亲,性格多疑、自负、暴躁而又专横跋扈,并带有严重的忧郁症病态。这一切,作为基因,对未来的作家本身就产生过遗传作用;而他虐待妻子所造成的一场“家庭悲剧”,更是极大地影响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灵和他的创作。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赌博和创作都是释放压抑的“里比多”的途径。弗洛伊德认为,他的巨著《卡拉玛佐夫兄弟》的主题是他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弑父恋母情结。“《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父亲的被害,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父亲的命运之间的联系,引起不止一个写他的传记的作者的注意”。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尽管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童年时代起就产生“对他父亲的憎恨和要可恶的父亲死去的愿望”,但是他不能公开地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甚至不能坦率地表达这个愿望,法律、舆论都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一直压抑着。这压抑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即使在白日梦中实现这个愿望,也会产生负罪感。可是这压抑要求获得发泄,他的能量需要得到释放。对作家来说,创作是一条适当的途径。于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潜意识中,以杀死费多尔·卡拉玛佐夫的主人公德米特里·卡拉玛佐夫自居,实践了他自己“要可恶的父亲死去的愿望”,自己既能因能量得以释放而获得了心理的平衡,从而避免了负罪的内疚,读者又意识不到他的弑父的用心。这是天才作家最理想的发泄之路。

然而用一亇弑父恋母情结就能说清这位“有毒的天才”艺术创作的深刻社会意义与文本意义吗?天才创作的动因都是为了转移宣泄被压抑的“里比多”吗?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贡献与缺失已有历史的定评,用这套理论来解释天才思维的内在动因显然是行不通的。

 [转载]天才思维的怪异8

[转载]天才思维的怪异8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