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中散发的博客
风中散发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6,538
  • 关注人气:11,0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传福坦诚与17家媒体人士对话

(2011-11-04 07:52:32)
标签:

杂谈

分类: 零售消费

【注:不把汽车主业做起来,新能源的威力,是无法充分发挥的。即使,到了行业拐点,没有庞大的制造业根基提升附加值,也枉然。低下头,踏踏实实的把汽车做好,是比亚迪腾飞的关键。】

 

  网易汽车10月18日报道 

 

  “从未见过王传福如此低姿态。”在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见面沟通后,一位财经媒体主编这样感叹。

    不仅是上述主编,其他受邀参加的17家媒体人士,均感受到了王传福的不同:尚未到约定的时间,他便早早端坐在会议厅等待媒体造访;会谈期间,他多次坦承自己“在策略上犯了错,并把今明两年定义为调整期”;会谈之后,他与众媒体同台吃饭,继续耐心地聆听来自外面不同的声音……

    这些看似平常的动作,在王传福过往与媒体的接触中,着实难得一见。在过去几年,他信奉的几乎只有技术,而把外界的“空气”隔断。

 

    记者:提到电动汽车方面,电池技术还是比亚迪的核心技术。目前营业收入55%还是来自于传统收入,我们还是期待电动汽车的,但是现实情况跟预想是不同的,比亚迪在什么样的时间段会改变现状,电动汽车在什么样的时间会给公司带来实际的收益?

  王传福:这个问题,资本市场和媒体都很关注,请大家给比亚迪一些耐心。电动汽车应该用革命这种词语形容,涉及到产能的问题。目前大家看到的投放量是大运会期间做的,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调试。因为这种电池全球和全世界都没有的,我们摸索了一段时间。  
  2011年的下半年是比亚迪真正量产的元年,例如200台电动大巴,电池的容量相当于4000台尼桑,我们一台电动大巴的电池容量是尼桑的15—20倍,我说的是电池容量,在电池产业链上,铁电池是新的电池,所有的供应链都是新的,附件还是用锂电池,正极是不同的,结构也是不同的。我们在这些方面花了一些时间摸索和探索,今天看到的是完整的产业链的生产线。  
  生产的这些车辆是用
替代线做出来的,今年下半年我们会陆续的交货。10月26日E6上市,证明我们的产业链起来了,明年还有2000辆大巴,明年和后年是新能源汽车几十亿的销售额,资本市场很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新能源汽车可以达到几十亿,而不是之前的几亿按照他们的目标努力的工作,满足媒体的预期。  
  我们在深圳还是比较低调的,例如大巴运营的时候,没有过多的宣传,出租车也简单的介绍,没有深度的宣传。但是国外很多的记者过来,我们是包车给他们体验,未来这些方面我们会深度的进行分析。  

 

    记者:刚才您说比亚迪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是否有内部的机制避免这样的情况,这次通过三年调整后需要再腾飞,如果腾飞后再出现错误如何避免?

    王传福:公司会培养很多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我们也会培养技术专才分担战略决策。公司未来会在很多产品里面培养技术专家做为行业的领头人。例如IT方面有何龙副总裁,都是属于技术专家型的,他们现在慢慢的成长起来了,就会更好的执行公司的任务,明年也有很多大家欢迎的措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明年也会提出务实的目标,经过大家反复的讨论,不是我一个人定的,现在也是要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商量。

  我个人在管理方法上,因为我的权威性高一些,我并不会武断,我也会听取大家各方面的意见,但我在电池方面太懂了,我听了他们的意见后(也给出一些意见),那些自认为比较懂的人,现在还是经常进实验室的,电池方面的决策是不用商量的。

  别的决策我还是跟大家商量的,财务方面还是听大家的意见的,他们说了以后,我很少提反对的意见,除非是跟战略有矛盾的地方,还是按照他们的意见去做的,未来也是在决策程序,决策的科学性方面加强管理,让公司少犯类似的错误

 

    记者:有人说您是爱迪生的混合体,电池方面的专家,您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人?

    王传福:从我的兴趣来看,我愿意做科学家,有空就去实验室,这方面的兴趣很大,包括刚才说的云钥匙,都是我亲自参与其中做的。我认为这是一种享受,企业管理方面,慢慢的发展就会做大,如果有人愿意帮我代理的话,我更愿意退回到实验室,可以从技术的角度看得更高更深,也要给国家和政府提供一些依据,特别是新能源方面,我们认为国家有一些浮躁,目前是鱼龙混杂的,今天大家看到的电池生产线,国家认为中国的电池比国外差很多,我们给奔驰供货,他们对我们很尊重的。国家的领导人是想知道的,但是太多的人跟他讲,分不清哪些是真话,都说自己是很厉害的,也不知道那个是真的厉害,我们做的不够,如何请他们来看,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知道真实的情况,以事实决定国家的战略和政策。

 

    记者:比亚迪一直做自己的技术,对外招聘高层人才方面有怎样的计划和想法,或者是怎样的政策? 
  王传福:我们看到优秀的,包括媒体优秀的人,各位专家给我们推荐的话,我们现在也想转型,因为比亚迪认为人才是企业之本。IT销售部中很多是老外,因为跟诺基亚谈生意的时候,一看是亚洲人,就说你不是国际化的企业,看到一堆老外,就认为是国际化的企业,就算是吃饭喝酒,也没有共同的语言,我们的销售团队有很多的老外,这些方面做的跟其他的企业是不同的。我们也不是乱用的,现在要价是很高的,我们也特别担心跳来跳去的人才。 
  夏治冰也是自己走的,如果不走的话,我们不会让他走的,犯了错误就改,错误不是一个人犯的,而是公司整体的问题,我们是关注感情的,人无完人吗,只要给公司做贡献,能够认同我们的梦想,认同我们的目标,将我们的事业做大,大家在一起都是一样的。

 

  记者:我们看到S6,感觉这款车是比较实惠的,纵观比亚迪这几年做的车型,外观设计方面还是有模仿的部分,未来比亚迪自己设计的车型,外观设计方面是否会培养自己的人才,或者是找设计团队,设计并不会影响销售,既然说是调整,应该有新的面貌展现出来。

  王传福:这是很好的问题,外观方面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底盘技术、测试方面请了一些老外和咨询公司,他们帮了我们很大。特别是震动和噪音方面,我们不会干,或者是干的不好,找了很多外国人。

  外观方面,亚洲人、中国人想吃的菜,一定是中国人做的好吃,因为有文化和味道,我们到国外就无法吃西餐,我到国外就是找中餐吃,不是我不想吃,而是胃造成的,例如想吃酱油,这是几百年沉淀的,因为口味和审美方面,中国人更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老外的审美观,老外喜欢嘴大的,中国人认为是比较丑的,这样怎么办。有的车老外认为很漂亮,中国人认为很丑,有的中国人认为很漂亮,老外认为很丑,这是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车的造型方面,例如尾灯方面,我们跟戴姆勒合作,他们很尊重我们的意见,因为这款车是在中国开发的,造型上是依据中国人的意见,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喜欢什么,中国人喜欢面子,喜欢车大,买车不是给自己开的,而是给别人看的,这些老外就听不懂。老外买车就是给自己开,这些就是中国文化沉淀的,中国人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因此造型方面很重要。

  2003年到2005年我们基本上是属于学习的阶段,我们的品牌定位是刚刚进入的阶段,定位是中庸,不会有太多的特色,有特色的话,风险太大了,一款车投资是很大的。多数人不讨厌,也不喜欢。这是以前发展的道路。我们的设计师经常搞一些特色的东西,我经常就否定了,不敢冒险,奔驰可以搞特色,我们搞特色,万一搞不好就卖不动了。我们跟着别人后面走,风险就不大,中规中矩,老少皆宜,至少投资要像F3那样,没有特色,没有什么大的反馈。


  记者:这几年在调整,跟之前有多大的变化,投入方面有什么不同? 
  王传福:投入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否则就会青黄不接,基本上保持稳定的投入。不想搞太多的车型,因为太多的车型,精力就不会集中。苹果的战略是很好的,主要做精品,这是值得中国企业和比亚迪学习的,一定要做精做好,强调用户的体验,不是强调我怎么样,而是强调客户怎么样。例如S6安装右前门的摄像头,这就是体验,客户很担心右前轮碰上去,有这样的需求,就设置这样的摄像头,今后会加强用户体验的感受,从而还原到我们的设计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