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老股民博客】关于兴业银行的几点商榷
(2011-05-26 10:41: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转载精华 |
【注:本人,不持有兴业银行。转载此文,给大家参考一下。】
来自于清风兄给我的邮件。
老股民先生:
您好!
兴业季报出来后,有点变脸的感觉,我说一下给您参考吧。
1、转型效果较差。一季度利息收入提不高、利息支出提高过快,说明兴业的转型不足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同业拆借是一个已经市场化的负债来源,如果这一部分的利率市场化都应付不了,一旦存款也市场化了,更是堪忧。其实去年4季度也有点苗头,不过当时没注意到。鉴于以后会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兴业要重新审视转型方向才好吧。
※在这里有两个话题,一是企业转型话题(这个话题说着说着越来越多,所以就拿出来放在以后专门说吧)。二是兴业应对利率市场化能力的问题。
相对来说,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话题比较好说,一句话就可以表达。从兴业一季度利息支出同比、环比异常增长,经营业绩低于同行增长的结果来看,兴业应对利率市场化能力显然有点不足,尤其是在短期内市场利率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本来以为兴业能在波动中捞一票,想不到是被人“教训”了一顿。奶奶的,打乱了我的品种配置计划。)。
当然,从未来或者长期来说,那么还是有待于继续观察,也许能“吃一亏长一智”呢,最起码我对兴业的那位首席经济学家还是投信任票的。要命的是,市场显然没这个耐心,市场是不愿意继续观察的,一看你不尽人意,那么就用脚投票,这就是市场。其实,这也是我们价值投资(投机)者在未来需要考虑或者说重视的一个方面。
2、管理费不足。兴业银行2009年底员工22004人,2010年底员工29214人;2009年为员工支付现金44.81亿,2010年为员工支付现金59.47亿,增加大约15亿,增幅高于员工增幅,还算正常;2009年兴业管理费115亿,2010年140亿,增加25亿,如果扣除薪酬的增加15亿,其它方面增幅才10个亿,显然不足以支付网点从506个增加到577个所带来的支出。2010年有调节利润的嫌疑。
※其实,银行开办分支行的费用直接进入管理费用的成本并不多,大多数是进入固定资产或待摊费用科目的。所以,虽然说这个增幅有点偏低,但也不能认定为调节利润的行为。
今年一季度的管理费从29.6亿增加到34.9亿,一般招聘在上半年,刚性薪酬支出增幅不会低于30%,所以这个低于员工增幅的管理费,仍然存在调节利润的嫌疑。感觉上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大约调节了15个亿的管理费到利润里。
※一般来说,企业招聘员工,上半年是实习期,下半年才能成为员工,所以,对于发展中企业,员工薪酬的提高大多数是在四季度多一点。当然,这个一季度管理费用18%的同比增长属于偏低,存在调节利润的嫌疑。
3、拨备不足。兴业的贷款拨备率较低,今年一季度仍然没有增加拨备。既然政策实施了,今年不着手增加,明年也要着手增加。要么影响今年的业绩,要么造成未来的隐忧。
当然,如果二季度兴业的盈利能力能环比提高较多,也是不错的。不过我对这个没谱的。
※是的,拨备不足是明显的,这个将影响未来的经营业绩成长性。综合来看,兴业的经营进入调整期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原则上,我将在今年年末以前,择机大幅降低兴业比重,实验帐户将调换品种,除非兴业在未来的半年毫无起色,相对同行大幅软弱,那么就只能认了。现在的我就想看看二季度的经营情况,还有三个月就可以看见了。
祝您身体健康!
沐柳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