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人物: 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零售消费 |
【点评:苏宁,这个品牌,就是从1987年南京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家族中诞生。苏宁,承载着未来中国最强民营集团的使命,甚至挑战沃尔玛的梦想。一切皆有可能,梦想成就未来!】
他,是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的哥哥
我这几个弟弟当中,他是最聪明的,我认为他是最有前途的,也最有发展前景的一个弟弟。
他,是苏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本来是一股道上跑一辆车,现在是两股道上各跑一辆车,我想,这个力量肯定比原有的力量大,否则我们也不去上市。
他,首度接受中国电视媒体专访
金子是否能发光,应该看它本身是不是金子,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他必须要有他的基础条件。
资本人物之张桂平
提起“苏宁”,可能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在2004年上市的“苏宁电器”的董事长张近东。而张近东的长兄张桂平,若不是其公司“苏宁环球”2005年底在资本市场上借壳上市,恐怕也不会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2006年3月18日,张桂平先生在位于南京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 />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资本人物》栏目的专访,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媒体当中唯一的一次电视专访。
张桂平简历:
张桂平,生于1950年8月,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副教授。
1976-1977年在南京市勘测设计院任设计员。
1978-1987年任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工程师。
1987年创办苏宁公司。
现任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总裁,个人持有苏宁环球90%股份。
2005年张桂平以29亿元人民币个人财富名列《新财富》内地500富人榜第38位,其胞弟张近东以17.3亿元人民币身家名列第88位。
蒋欣然:小时候家里条件怎么样?
张桂平:小时候家里条件应该说一般化,父母去世得比较早,弟兄姊妹四个,我是老大。
蒋欣然:那您跟张近东年岁相差比较多。他是老几?
张桂平:我们相差十几岁。
蒋欣然:他是最小的?
张桂平:对,最小的。
蒋欣然:您说父母都去世很早。当时长兄为父,您下面的这几个弟弟妹妹,分别比你小多少?
张桂平:我大弟弟比我小三岁,我还有个妹妹比我小六岁,我这个弟弟比我小十二三岁,
蒋欣然:父母去世的时候,您多大?
张桂平:父母去世,母亲去世我就十九岁,父亲去世,二十三岁。
蒋欣然:您大学毕业的时候,张近东还在上学?
张桂平:对。
蒋欣然:您创业的时候,为什么想带着他呢?他很年轻,其他的妹妹和弟弟呢?
张桂平:因为我这几个弟弟当中,他是最聪明的,我认为他是最有前途的,也最有发展前景的一个弟弟。
蒋欣然:他是你最喜欢的吗?
张桂平:对,小弟弟嘛。
蒋欣然:所以你就带他出来一起?
张桂平:对,我这个弟弟很聪明,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他必须要有他的基础条件。
蒋欣然:后来做电器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想法是张近东自己想的?
张桂平:张桂平近东还小嘛,因为才组建公司的时候,张近东他还没有介入公司,他在国营单位工作。
蒋欣然:那他最开始到苏宁的时候,主要做什么工作?
张桂平:他主要是搞电器,搞销售,做一些业务性的事情比较多一点。
蒋欣然:那是怎么回事,你就下海经商了?
张桂平: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蒋欣然:什么机会?
张桂平:1987年,因为对当时的工作不是太顺心。因为我认为,自己才能应该在这种单位应该是有施展的,但是因为当时单位和形势需要,认为自己的工作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跟一个香港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 />的,就是外商,偶然的接触以后才有这种想法。
这就是苏宁集团的前身——1987年张桂平创办的“江苏苏宁家电有限公司”,开在南京市的宁海路,仅有200平方米,以及十几名员工。而张桂平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并不起眼的小门面日后竟然帮助苏宁电器成为中国家电零售企业前三甲。
蒋欣然:当时建立苏宁公司的时候,谁是董事长?
张桂平:我。
蒋欣然:公司开始做的时候就叫苏宁吗?
张桂平:对。
蒋欣然:是谁起的名,为什么起这么个名。
张桂平:我当时想的,我们在江苏,也是在南京,就各取一个字,就变成苏宁。
蒋欣然:怎么想着做家电?
张桂平:因为当时,因为市场电器比较紧张,特别是电视机、好的收录机或者冰箱都比较紧张。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行。
蒋欣然:当时你们开始做自己的生意的时候,一共投入多少钱?
张桂平:我们当时现金加资产,大概出资资金15万。
蒋欣然:都是兄弟姐妹几个的吗?这个钱。
张桂平:主要是我自己筹集。因为当时我是搞建筑的,那时候可以自己做一些设计,做一些预算,做一些外面的工作,这些钱,加上找一些朋友、家里凑的钱。
蒋欣然:当时(单位)同意可以在外面自己接私活是吗?
张桂平:也不一定,因为我想,我那个年代,江苏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我们那时候到乡镇企业,帮它利用休息天,节假日帮他们去工作去。那时候就是通过工作,那时候工作也不少年了,也有十几年,通过十几年的工作积累下来的。
蒋欣然:当时最开始做的时候,您说大概投了十几万。从什么时候开始,是纯收益了?
张桂平:那是要到年底了。
蒋欣然:一年就有收入了?
张桂平:对。最初的企业收益并不是太大,后来通过自己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发展的眼光,它的收益越来越显现出来。
蒋欣然:当时最开始做的时候,不是很顺利的,有没有什么困难?
张桂平:困难肯定是有。
蒋欣然:比如?
张桂平:比如。在各方面管得比较严一点,而且商场,特别对民营企业还是受到一些歧视,比如讲工商局,那时候查你,和物价局,因为你的利润不能超过12%,如果超过12%,属于违规的,就要罚你的款。还有经营,必须你要按照范围之内,有些东西定义太模糊,所以我们初期的时候,应该来说,还是受到很多的限制。
蒋欣然:当时的销售业绩怎么样?
张桂平:应该是,才开始,一年比一年好。从最小的规模,然后渐渐做到比较大的,到了1990年以后,我们的企业基本上就成了初具规模。
蒋欣然:您刚才说,在各个方面,那时候都受控制,比如说电器行业,它控制收益率不能超过12%,其实咱们的这个正常收益能达到多少?
张桂平:当时正常的收益也是这个。因为我们做的,每个产品不一样。特别是我们那时候拿来电视机,它的利润差价比价大一点,但是反过来,你其他的产品利润差价比较小,当时物价局他算你不是某一个产品的收益,不是算你整体产品的收益。他是算你某个产品的收益。他就把你收益高的罚款,你低的他不记录合并在内,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一个比较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比如还有制约我们的,当时成立的是经营部,不能成立公司,1988年、1989年,它是整顿公司、限制成立公司,我们也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了各方面人,才把这个公司保留下来,当时整个社会上,对公司,特别是民营公司,发展的过程中。
蒋欣然:不持有友好的态度。
张桂平:应该说还是制约发展。
南京商战,苏宁力压群雄
转战房产,张氏笑傲南京
尽管在当时的南京,苏宁成长得比较艰难,但是凭借其低价优质的服务,还是在国营商场林立的南京站稳了市场。做家电不断积累资金的同时,张桂平看到了苏宁公司的另一条出路。1992年,苏宁公司开始进军南京的房地产市场。但是和目前所有平面及网络媒体报道的不同的是:苏宁在这一年并没有实现“苏宁电器”和“苏宁环球”的分离,而是由张桂平在一直控制和主导苏宁集团。
蒋欣然:做电器的时候,大概赚了多少钱,在转做房地产之前,积累了多少资金?
张桂平:这个,我还没有计算过。
蒋欣然:后来为什么想到要转做房地产?
张桂平:因为我觉得,房地产它是一个资源性的,本身我也学过建筑,我对这个也很感兴趣,特别在1992年的时候,那时候,1992年开始,对房地产放开了,主要是中外合资,我们那时候有这种机会,那就进入了。在这个以前,是民营企业不能做房地产,所以我们抓住了这个契机,进入了房地产。
蒋欣然:当时做电器做得很好的时候,您有没有设想之后要转呢?
张桂平:没有,我们是两大项目,就是两大经营项目同时进行。也认为是两条腿走路,这样互相有个支撑,互相有个带动。
蒋欣然:苏宁电器其实之前一直都是苏宁的一个主要项目。后来分割出去以后,为什么想到是由张近东来主持那边的局面,单列出来一个苏宁电器的公司呢?
张桂平:因为那时候,我们想连锁要上市,上市公司必须要和原有的公司的项目或者产品都要脱开。所以,上市公司的规则的需要,所以刺激把业务把资金,包括经营全部分开了,就变为两个公司。
蒋欣然:当时在这之前,你们合作公司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意见的相左,发生过什么不愉快或者冲突的?
张桂平:这个倒没有,因为对某个事情,你这个判断,应该都是一致的。只要是大的方面,大的原则性不变。因为我们这两个经营的项目,两大经营,应该是都很好的,无论是房地产,无论是电器连锁的信用,都是市场的佼佼者,应该说我们的方向一致,所以它的原则性的矛盾是没有的,原则性的分歧没有的。
蒋欣然:说到媒体,现在的媒体,对张近东的报道也是非常之多,他的知名度比您要高很多,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张桂平:这个很自然,对不对,因为他上市公司比较早,他在全国性地开连锁,我们还没有走向全国,这个也是自然。弟弟有进步了,弟弟知名度高了,对我也是一种鼓舞,因为毕竟他是我带出来的,是我支持他成长。我们公司的发展,应该还要感谢媒体,因为1993年,我们一个空调大战,因为八大国营公司,比如像现在的新百、中央商场,几个经销店,这些公司,和我们,主要是南京市国有企业八大商场,和我们进行,就是八对一。进行封杀式的叫空调大战,当时媒体就不断报道我们,当时称它为,他们是航空母舰,我们是小舢板。这航空母舰对小舢板,最后小舢板赢了。航空母舰输了。
蒋欣然:毫无疑问,媒体肯定有一定的舆论导向的作用。当时这个舆论比较倾向于哪方呢?
张桂平:当时因为1993年整个社会的形势,包括人的思想的观点,不像现在这种,主要是什么问题,因为当时有两种思想,一种是计划经济,国营企业就是主渠道,就是计划经济,我们所奉行的就是市场经济,当时的专家很多著名的经济学者,他们认为市场经济竞争是主,所以这两种的导向思想,我们进行了当时叫空调的商战。我想,为什么这八大商场联合舰队最后会失败,因为他们没按市场规律去办事,我们是奉行的市场经济就是人文,消费者的需要,他们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服务,需要的物廉价美,我们就是低利润高服务,我们占领了市场,所以赢得了市场。
2004年7月,张近东带领从苏宁集团分离出来的“苏宁电器”登陆深圳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 />中小企业板,上市当日,创下32.70元的高价,一度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在媒体疯狂追逐张近东的同时,作为大哥的张桂平依然脚踏实地地经营自己的苏宁集团。为了区别上市公司“苏宁电器”,同年张桂平把苏宁集团更名为“苏宁环球集团”,其主要经营项目涉及房地产开发、商业连锁、医药科技、五星级酒店、新型建材生产、汽车贸易、采矿业、通用航空、门窗制造、物业管理等行业。有关媒体分析,苏宁环球集团总资产超过100亿人民币。
蒋欣然:您怎么判断进入某一个行业,比如说以前的电器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将来你要选择的行业,怎么能捏准这个时机,而且保证它不失败,如果失败了怎么样,您有没有想过?
张桂平:因为一个企业,要想好,它能发展得比较迅速或者发展得比较大,必须要有一个前瞻力,对投资的分析,对投资的前景,他要看,这往往就是我们企业发展根本的基础。我们公司对社会的需要、需求,特别是像我们做电器的时候,因为我们知道,中国人对电器,他肯定要一种生活的必需品,从国外你可以看到,我们当时没发展,国外已经发展,率先发展,就是他们已经有了电视机,有好的音响系统,有好的家电包括厨房电器等等这些。实际上这些就是社会需求,我们就要瞄准这个社会的需求,因为它是广大家庭的需要,所以我们才能把这个市场做起来,但是做下来,必须你要看得到,这个市场需求,是有你根本的保证,因为竞争比较紧,你主要以什么来竞争,一个,你同样的产品,你价格要低,第二个,你服务要优质,要有保证,你才能创造自己的品牌,包括我们地产,它主要就是看,这个地区的发展前景,看它的规划,那就是我们市民的需求,我过去没做房地产的时候,我们当时学习外国的时候,这个房子,个人买房,以前都是公款买房,根本谈不上什么叫房地产,经过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我们人均住宅面积,国家都要求要提高,进而产生房地产,再加上城市的发展,很多县城,城镇包括农民向城市集中,这种需求量很大,所以我们也看中了房地产的发展。我们也从这里找到了契机。
蒋欣然:从1992年做地产到现在,房地产业的利润率是什么样的状况。
张桂平:因为房地产利润。各个时期都各不同,有的高有的低。
蒋欣然:最低的那个时段呢?
张桂平:应该在平均利润,应该在15%-20%左右。
蒋欣然:最高的时间段是什么?
张桂平:最高,我想,不能问哪个时段,应该是哪个项目,项目比较高,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地产,正常的情况下,基本上围绕在20%到15%之间。
蒋欣然:现在南京的这块蛋糕能够填饱苏宁低产的肚子吗?有向外发展吗?
张桂平:因为我们每年开发量是一百万平方米,所以,在南京这一块,应该我们是开发量应该是龙头,销售也是龙头,所以,我觉得,蛋糕的大小,并不是你要做得大就做得大,你要不想做大就不做大,不是这个问题,完全是市场。如果真要你能盖出好的房子,能做出消费者满意的套型规划和它的设计,应该这个市场可以变化的。
蒋欣然:有没有计划向外地的房地产市场进军。
张桂平:我们已经向东北进军了。长春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 />我们也发展了。
蒋欣然:正在发展吗?
张桂平:项目已经是跟别人联合拿下了它的项目。已经进行实质性的投资,今后我们可能要向北京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 />、苏州、南通,包括东北的长春进军。
蒋欣然:大家也都看到了,非常想知道,为什么当初你们兄弟二人在做家电、房地产的时候,都那么顺利,而且包括后来单做的时候也发展非常好,很多人都在找契机,可能契机找到了,但不一定能把它做得非常好,能持续得好下去,您觉得你们兄弟二人有什么特殊的条件吗?
张桂平:我觉得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有,特别是做企业,它的机会是均等的,我的关键所在,做一行要专一行,比如我们做电器,我们对电器这个行业,我们就有了解,它是社会的需求,包括未来的发展,从实践上我们也看到,香港,包括发达国家的市民,他们需要的是电器,空调,当时我们中国空调、电视机,都是一个奢侈品,特别是空调,想也不敢想,当时电风扇都难买到,那我们就要想到今后社会的发展,它必然会发展到这一步,因为大家都想到,这个电器是需要的,可能有一些人,在他的前瞻性发展或者没发现的时候,他不敢做,不敢大胆地去做,我们就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率先就做了,特别是我们当时民营企业,可能在国营企业,它有的是资金的优势,它有店面门面房,在繁华的地带,它这种优势,我们没有,但我们有什么,我们看准了,电器也好,包括特别是空调,它是一个半成本,它要经过安装,才能起到它的效果作用,所以我们第一个选择,就是要怎么去把它社会服务好,我们组织的安装队伍,就像我们讲,怎么至诚至真为客户服务,我们把这个放在了头一条,第二,我们认定的市场前景很大,我们就注重加大自己的规模,而且培养自己的专业销售队伍和专业服务人员,这个空调,终于做大做强,就是家电市场,我们在全国市场上占领上应该来说主要一些地位。房地产,从我来说,我是学房地产,我就知道中国的住房,在当时来说,是条件最他差的,人均的水平只有几平方,在我们发达地区讲,他们都是几十平方,甚至条件好的是上百平方的人均面积,我当时也看到,中国的房地产前景是很好的,特别一些率先富裕群里的人,他们急需要改变什么,第一就是生活的必需品,家用电器,第二个就是住房。所以这两个都是应该是我们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另外,为什么能把房地产做好,要看我们的眼光,分析,然后才能成功,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当时到江北发展,因为江苏省南京市是惟一在我们江苏省南京市惟一的一个跨江城市,因为它两边都是市区。不像有的是一江城市,就像我们韩国的汉城一样,它是一个跨江城市,但是江南发展得很好,江北发展得比较差。原因是什么,它就是和上海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 />浦东和浦西一样,人家说宁要浦西一张桂平床,不要浦东一张床,就这种观念,为什么,交通不发达。上海浦东发展得很好,我看到,江北,我是预计它的发展,应该是前景很好,我就预先就看准了目标,当时拍卖地的时候,我们就在竞争的过程当中,我们拿下了大量的资源,为什么?因为它是个跨江的城市,我想预计他会像汉城一样,像我们中国的浦东一样,今后的发展态势很好。因为交通的瓶颈肯定是要打破的,如果看到眼前肯定是不行,现在从实践证明,我们判断是对的。现在我们的销售很好,诸如此类的项目,我们都是首先从它发展的前景,地区规划,今后它要到什么地步,发展到什么态势,我们来分析,最后才能判断它成功与不成功。
借壳上市,苏宁环球飚涨
张氏兄弟,不做赔本生意
2005年12月26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三楼大厅,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而苏宁环球的实际掌控人、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的长兄张桂平,在资本市场一亮相,便赚得了一个满堂彩。苏宁环球的前身是ST吉纸,由于经营不善连续三年亏损,于2005年4月26日开始暂停上市,在其暂停上市交易前最后交易日4月25日,其收盘价格为1元。以复牌后首日收盘价2.79元计算,苏宁环球集团持有的20009.808万ST环球股权市价达到了5.58亿元,而其入主ST环球付出的成本约为4.03亿元。第二天,媒体上有关张桂平的报道几乎都用了同一个标题:“张桂平财富一夜暴增亿元!”
蒋欣然:您是在苏宁电器上市以后才具体地才设想苏宁环球的上市问题吗?
张桂平:因为上市公司这个事情,并不是说我们电器上市了,或者在哪个时机下我要上市,因为上市公司,我们很多年前就想上市,因为当时制定的政策是民营企基本上被拒之门外的,因为当时是计划,名额的分配,所以每个城市,每个地区它的名额分配都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我们民营企业,这个名额根本就不可能给。特别是在我们江苏发达的地区,南京,更谈不上民营企业上市。我们上市,也是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向往一个过程中,最后遇到的机遇。
蒋欣然:怎么跟那边吉林接触的?
张桂平:因为吉林纸业,它是一个,过去一个亏损期。亏损期它要重组,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资产,好的效益来装入。正好我们在投资东北的过程中,遇到了这个商机,我们就进入了。
蒋欣然:什么时候大概是?
张桂平:去年下半年。
蒋欣然:2005年的下半年。
张桂平:对,2005年的7月份。
蒋欣然:动作非常之快。
张桂平:对。时间比较短。
蒋欣然:您觉得吉纸,对于你们来说选择它,是为什么?
张桂平:因为我们企业就善于发展商机,有些商机,我们一旦认证,能进入我们就快速进入。
蒋欣然:当时谈的时候,它已经是净壳公司。
张桂平:对,已经是净壳公司。
蒋欣然:您觉得投资吉纸没有风险吗?
张桂平:当时我怎么想呢?就是既然投资了,你必须要把当时的股民,他的这份利益要保证,你才能取得这个净壳公司,我们就把四亿多的50%,百分之四十九点几就无偿地给了股民。所以这个公司重组才能成功。吉林纸业的重组,它是从2004年就开始了。我们介入是2005年的7月份,在这个时间,他们已运作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重组企业,正好,我们到吉林投资的时候,他看中了我们公司的品牌,看中了我们公司的实力,更主要的,看中了我们公司的优质资产,所以他们选择了我。
原来的“吉林纸业”主要从事的是机制纸、纸板、胶带、纸制品制造、纸浆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近三年来由于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废纸脱墨系统出现较大问题,主导产品新闻纸成本高企,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苏宁环球此次借壳上市所注入的资产是集团拥有的天华百润和华浦高科各95%的股权。天华百润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华浦高科主要从事混凝土搅拌加工、涂料生产及销售业务。资产重组之后,原吉林纸业的主营业务从造纸业转变为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混凝土生产销售。对于张桂平而言,重要的不是财富一夜之间增长亿元,而是目前IPO暂停、众多公司欲叩资本市场无门、政府又不断收紧地产投资的形势下,低成本地打通了旗下地产业务的融资渠道,从而涉足资本市场。
蒋欣然:有人说您用低成本打动了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通道,把财路增长的加法变成了资本的乘法方式,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张桂平:我觉得上市公司,用企业的加法变成了乘法,这是一个大众所认为,而我们入主这个吉林纸业,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规范公司的发展,使一个家族式的公司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的公司,这是一个必要的一个平台,我们利用这个上市公司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奠定我们苏宁公司的发展,使它今后的基础更加牢靠,为什么全公司的员工,为我们社会,包括我自己在内,今后都有很大的前景。
蒋欣然:在它复牌以后,增长了一亿多的价值,那复牌之前您有没有想过,复牌之后的第一天的价格会是什么样的?
张桂平:因为公司上市以后,它的价格,应该来说,我们没有去刻意地去预估多少钱,但是我们公司的资产是优质的,成长应该是看得见的,特别是我们规划四千多亩地,进入上市公司一千多亩地,它是前几年在一种被低谷价格当中进去的,通过这几年的运作,通过这几年的市场的变化,它已经价格提升了,所以我想,广大的投资者,他是认真分析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就是我们普通的一句话,金子是否能发光,应该看它本身是不是金子,所以我想这个价格的问题,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并不是哪个公司说了算。
蒋欣然:您说这么久,您生意上没有失败的时候?
张桂平:可以讲基本上失误没有。
蒋欣然:就是没有把握的事情不做。
张桂平:因为,我想做企业和一个人生的,做事一样,首先做事要分析这件事能不能做成功,有没有把握做成功,你做一个项目,做一个企业为什么能把它做好,你必须要想到它的困难在哪儿,能不能克服掉,它的前景在哪儿,你能不能做到,如果各方面分析比较仔细,我想你只要动手去干,肯定把握性是很大的。它就成功。
蒋欣然:都计算好了的事情才会去做。那是不是收购吉纸之前,你已经计算好了,收购它之后你们将收入的利润和前途。
张桂平:我们收购吉纸的目前,更重要的并不是它赚多少钱的问题,我觉得它是一个契机,在我们新公司暂停上市的这个情况下,我找了一个比较接近的途径,这是一,第二,通过收购吉纸上市,它是改变我们从家族公司到现代化企业一个平台,第三,有了规范的运转,才能保证我们苏宁公司发展的一个基础,今后资本市场上到底怎么样,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看自己的企业做得怎么样,做得好,资本市场能够有回报,做得不好,肯定你在资本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经济上问题,甚至有退市的风险。你说一个企业如果它没有付出一点代价,学习一些经验,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我们苏宁来说,大的代价没有,小的失误还是有。
蒋欣然:比如呢?
张桂平:比如我们投资医药,就是药品,我们投资研制费很高,最后得到产品可能就是回报率很小。甚至还没有回报,就是某个阶段没有回报。
蒋欣然:研制的是什么药?
张桂平:研制的是一类新药。
蒋欣然:现在还在做吗?
张桂平:现在还在做。到现在都没有成功。那研制费就投了几百万。但是我觉得这个也是对我们公司来说,它是一个激励一个高科技发展的鞭策,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就是为人类,一类新药是治疗癌症的,如果投资这么多,如果能成功,那它就对人类是个贡献,不成功,我觉得也是,因为我们这个投资和我们整个公司利润贸易比起来,它还是一个小头,还是一个小巫见大巫的事情。
蒋欣然:在房地产上没有赔钱的时候?
张桂平:基本上没有。
蒋欣然:苏宁是不会吃一块自己吞不下的大蛋糕吗?
张桂平:因为我刚才讲到,我的性格是比较稳健的,所以做事也就比较稳健。那些冒险的事情过去没做过,今后也不做,因为毕竟公司到达这个地步,这种风险不可能再去冒了。
蒋欣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苏宁电器是现在苏宁注册商标的拥有者。而现在的苏宁环球只是它的使用者,可以无偿使用,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状况。
张桂平:这个不难理解,因为苏宁它的前身就是一个苏宁集团,至于我们苏宁电器上市,我们广大投资者,广大消费者肯定是对上市公司的知名度,要比苏宁集团名气要大,因为它是上市公司,当时,因为它是上市公司,我们支持它,就是把苏宁这个品牌放在苏宁电器这个名下,但是我们这个品牌的名称,是我们苏宁集团拥有的企业都可以用。这就是我们公司定的一个规章,就是一个承诺。
蒋欣然:可以资源共享。
张桂平:对。
蒋欣然:其他方面的资源呢?
张桂平:其他方面的资源。我想应该是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因为它的人员独立,资产独立,资金独立,机构运营独立,所以在这方面,应该来说,苏宁电器集团和苏宁环球集团,它还是属于两个不同类型的公司。
蒋欣然:不会有任何业务上的往来。
张桂平:业务上的往来现在还没有。但是血缘上的,我和张桂平近东因为是亲兄弟,这个血缘上的关系还是有。
蒋欣然:不会彼此帮助对方生意上的一些事。
张桂平:我想我们之间的帮助就是思想上,理论上。包括兄弟之间的情意。
蒋欣然:你们感情非常好吗?
张桂平:对,他毕竟是我亲弟弟。
蒋欣然:现在苏宁电器的这些在南京的连锁店的房子,地方都是他们本公司所属的吗,还是苏宁环球的?
张桂平:应该怎么说,现在不能说是苏宁环球的,应该是苏宁电器,应该我们在上市之前,已经把财产、人员、资金,全部都分割了,划清了,现在应该是苏宁电器就是苏宁电器,苏宁环球就是苏宁环球。
蒋欣然:其实有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不管是苏宁电器还是苏宁环球,都是一个家族性的企业,您认同这个说法吗?
张桂平:过去是,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家族式的企业,我们通过上市,来改变我们家族企业的这种机构,来变为一个公众的公司。
蒋欣然:您觉得家族这个企业,您意识到的缺点有哪些?
张桂平:因为我想,我们两个公司合并在一起,可能发展的前景,远远不如现在大,现在既然两个是上市公司,它的发展潜力,它的前景,本来是一股道上跑一辆车,现在是两股道上各跑一辆车,我想,这个力量肯定比原有的力量大,否则我们也不去上市,也不去分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