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格的力量-异化现象
(2010-11-03 07:48: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栅格理论 |
异化是指,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在哲学上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异化现象,是组织系统老化、消亡的根本原因。研究组织系统发展规律,不能忽视异化现象。
异化,是在组织系统内部发生的波动幅度很小的异动。异化,会使组织系统内稳态发生轻微的波动,但不会遭到维生机制清除。异化,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对组织系统机制破坏,侵蚀维生机制,甚至致使组织结构崩溃。 人类,之所以会衰老、死亡,都是因为自身组织的异化。仪器设备长期使用,逐渐老化、钝化,发生故障、失灵,也是因为系统异化。企业、社会发展演变,数十年、几百年,最后崩塌,也是因为异化。异化,如同幽灵一般,无处不在。
异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来自于,组织内部的冗余功能。组织内部长期运转的、被维生机制所关注的、处于系统内稳态范畴的功能,是组织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但是,任何组织,都有非核心功能耦合系统范畴的冗余功能,这些冗余功能的自行发展、扩张,最终会威胁系统维生机制、系统结构,激发恶性突变。这是组织衰败、消亡的根本原因。
三氯氰胺事件,是个典型的乳液系统长期异化反应激化的恶性突变。往牛奶里掺假,这种事对于乳制品行业来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相信乳制品行业的很多从业者是知道这个现象的,但是大家温水煮青蛙,在没有遭到严厉的维生体系重创下,都被自我贪欲所笼罩,一点点的蚕食着整个机体的健康。三氯氰胺混入原奶,这种初始很小的异化现象,在企业、行业质量监控体系尚不严密的情况下,慢慢的扩散,直至对全行业形成毒瘤,造成严重社会问题,被社会维生机制强行铲除,这就是乳制品行业与社会两个系统交互的必然结果。
次贷危机,是典型的有毒资产蔓延到美国金融系统造成的全行业异化。魔鬼,被撒旦制造出来,悄悄的潜入人性的贪婪中,在庞大的金融体系中不断蔓延。雷曼兄弟百年基业,就这样轰然崩塌。巴林银行,英国历史上威名赫赫的老牌贵族银行,两百多年基业被一个期货操作员摧毁。组织异化的威力,可见一斑。
定期铲除异化现象,避免有可能激发的恶性突变,是企业需要长期关注的重点。
中国的商业银行系统,在央行货币政策的严密监控下,被基本的监管维生体系所控制。但是,银行自身的管理架构,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形成内部异化,则迟早生变。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层状管理结构和矩阵管理结构比起来,异化概率高很多。分行、支行的贷款发放评定权限,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呆坏账发生的可能。银行的基层网点,应该是纯粹的业务部门,他们对专业的行业贷款分析把握能力有限。而且,地方长期孪生的关系网,极易形成腐败,腐败利益纠葛是造成银行系统异化的重要因素。面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庞大的组织结构、省行、市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银行核心业务、被维生机制有效监控的组织功能,有可能健康发展,但是,那些不被维生机制监控的组织功能,从业人员造假、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定然难以监控。
矩阵结构管理模式下,贷款发放权限收归到总行事业部手中,风险管控能力、专业能力、整体协调能力,都会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弱化了组织基层异化的威胁,大大降低了系统整体的风险。民生银行,完成了事业部制改革,从管理机制、维生体系上来说,形成了进化。这种进化,并不等于完全杜绝异化,但是,会减弱异化的阶段性威胁。
组织成长的健康性、持久性、规模性,主要取决于异化现象的控制能力。优秀的管理体系、信息体系、风险监控体系,会保证组织系统走的更远。优秀的投资者,要长期关注企业的异化蔓延,在恶性突变爆发前,要意识到风险。这是投资成长很重要的关注点,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