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格的力量-突变理论
(2010-11-02 09:28: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栅格理论 |
突变理论研究的是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组态的现象和规律。它指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任何一种运动状态,都有稳定态和非稳定态之分。在微小的偶然扰动因素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原来状态的是稳定态;而一旦受到微扰就迅速离开原来状态的则是非稳定态,稳定态与非稳定态相互交错。非线性系统从某一个稳定态(平衡态)到另一个稳定态的转化,是以突变形式发生的。突变理论作为研究系统序演化的有力数学工具,能较好地解说和预测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突然现象,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突变理论广泛应用于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领域。
突变,对于企业组织机构来说,一般有两种形态。
第一种,持续的线性的变化,形成良性的量变积累到质变。第二种,突发性激烈的企业业务重组,组织架构变更。
突变,往往来自于企业内部成长的压力,以及企业外部竞争压力导致。企业内部成长压力造成的突变,一般具有可预测性、主动性。企业外部竞争压力导致的突变,往往具有突然性、被动性。
突变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
突变对于组织进化来说,是必然。
民生,从传统的层状管理结构,跃升成为事业部制矩阵结构,这是典型的自发性突变。这种管理改革,属于激进的内生式突变。客观上讲,矩阵式管理结构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共识,国外优秀的商业银行都采用这种组织机构模式。中国的商业银行,很难推行矩阵式管理,因为分行的强大阻力会制约改革的推进。这是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基因和企业文化根本决定的,难以逆转。只有市场外部激烈竞争压力才能导致内部突变。那时,再去进行这种激烈的内生式改革行为,将造成更大的损失。民生银行在组织机构上的优势,在相当长时间,都将遥遥领先。李宁,也在从传统的层状管理结构,跃升成矩阵管理结构。这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进化,前景远大。这种突变,属于良性的内生式突变。
三氯氰胺事件,是典型的牛奶行业突变现象。三氯氰胺,掺加到牛奶中,这是牛奶行业激烈竞争、个人利欲熏心下的变态产物。当这一行业潜规则,造成实实在在的社会灾难时,突变现象爆发了。三鹿,倒闭;伊利、蒙牛,市场销售大幅锐减,乳制品行业,全行业整改,强化质量管理。这一系列剧烈演变,对于乳制品行业来说就是一场进化大战。自然选择,会在突变中,淘汰弱者、进化强者,这就是天道。这种突变,属于典型的恶性激发式突变。
居安思危,是智者所为。
如果,突变是必然的,进化之路无法阻挡,就不要等到被逼无奈那一天。
进化与消亡,就是在一次次突变中,完成。
寻找那些完成良性突变,进化到新时代的卓越企业,跟随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