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哪里?
(2010-10-18 16:08: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札记 |
巴菲特手中最重量级武器是可口可乐、宝洁、美国运通、富国银行。
软饮料,对全球消费者来说,都是必须的消费品。可口可乐,裹挟着美国文化,走到我们每个人身边。如果,巴菲特没有出生在美国,想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塑造了可口可乐、宝洁这些顶尖跨国公司。没有他们,伯克希尔是很难有今天的。
巴菲特说,他如果出生在中国,一样也会成功。
长期重仓投资具有特许经营权的消费行业一直是巴菲特主流投资风格。在中国,他如何做到这一点?换句话说,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中,有哪些企业能够把中国文化倾销到全球消费者面前?哪些消费、金融类企业能成为顶尖跨国公司,完成东方文化走向世界的梦想?
谁是中国的可口可乐、宝洁?
有人说伊利、茅台、上海家化,我只能说,我非常没信心。因为,我看不到他们有横扫全球的文化基础。看不到,在全球市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然性。
巴菲特,给我们做了两个示范。
他买过中国石油,高抛低吸,赚了大钱。这个例子,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因为,这算不上战略武器,仅仅是一笔投资获利,一锤子买卖。
他买过比亚迪,而且宣称这是未来。伯克希尔,坚信比亚迪是下一个微软。我想,他们把新能源时代,押宝到比亚迪了。这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公司,拥有低成本、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尤其是铁电池技术,将是新能源扩张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技术。芒格,用三个电话,换来伯克希尔投资比亚迪10%股权。巴菲特、芒格告诉我们,世界汽车行业未来的巨头就是比亚迪。我们最好相信这两个老人的智慧,因为,当下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比亚迪,在全球脱颖而出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比亚迪也不是一个消费、金融类企业。
由于,消费、金融类企业有希望将产品销售到全世界每一个消费者手中,具备最庞大市场空间,极易诞生巨型企业。中国,有没有可能诞生这种跨国巨头呢?
中国的优势是什么?其实,就是五个字,人多力量大。在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的时候,中国金融系统的总资金量不会是个小数目,而且这种力量会越来越强。中国的银行、保险公司,是完全有可能积累足够的力量冲击世界的。这个世界,是不会跟金钱讲文化的。因为,资本是没有国籍的,哪里有钱赚,就到哪里去。即使中国的金融机构出现一次次平安、民生折戟海外的事件也无妨,因为,人多力量大,扛得住。华尔街,就是这样一步步崛起,把欧洲同行甩在身后的。但这个过程注定是极为漫长和曲折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
人多力量大,还有一个发挥领域,就是商品流通业。13亿人的消费流通,是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的沃尔玛注定是由中国企业来完成。外资企业控制中国商品流通是不可能的,这不会得到政府的允许。加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低成本优势,将商品流通业打到全球完全是有希望的。因为,全世界人都喜欢物美价廉。
希望,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