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启明股票交易计划禀赋效应投资心理学 |
分类: 启明看市博文 |
周末在看《投资心理学》的时候,约翰R.诺夫新歌这样说到:“通常情况下,人们希望以比买入价格更高的价格出售一件物品,这就是禀赋效应。”何为禀赋效应,我们看一下百科给出的解释——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它是由RichardThaler(1980)提出的。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禀赋效应是指因为拥有或仅仅因为属于自己而使物品增值,从而导致卖价高于买价的行为异常现象。而正是因为禀赋效应的存在,也恰恰解释了散户为什么很难在股市盈利的原因。
禀赋效应在股价波动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
第一阶段:等价格涨到XX元我就卖出。买入之前,就制定了获利的目标,这样的获利目标主要是基于自己对上涨的一种预期。20元买的股票,自己制定了一个15%的获利目标,所以坐等23元的价格出现。至于市场对15%的目标是否认可,投资者根本不予理睬,结果股价到22.5元涨不动的时候,散户也不会选择卖出。
第二阶段:等价格反弹到XX元我就卖出。当价格到达目标位23元的时候,并超出目标涨到24元是,不切实际提高了获利预期,认为可以涨25%,等到25元的时候再卖出。结果股价没有上涨,反而下跌了,这个时候本应重新权衡这个股票是否还会下跌的时候,散户给出的答案却是再等一下,再次反弹到23元的时候我就卖出,结果反弹到22.5元就一路狂泻。
第三阶段:只要够本我就卖出。趋势发生了转变,股价从22.5元跌到了18.5元,原来的盈利现在已经变为亏损,此时痛心疾首,垂心顿足啊,暗暗地给自己说,如果股价重新回到20元,坚决卖出,一股不留。市场也很面子,反弹了,但是只反弹到了19.5元就戛然而止,散户还在坐等20元的时候,股价继续下行。
第四阶段:既然比我买的价格低了,没有必要卖了,涨回来再说。当股价下跌15%达到17元的时候,这个时候散户终于老实了,既然低于20元了,比我当时买的价格还低,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卖了,因为股价肯定还会再涨回来。此时,好像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心安理得”了,也不再看股票,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如果不能减少禀赋效应对投资的影响,就只能接受在股市亏损的现实。那么怎么办呢?只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禀赋效应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
第一:以价值为基础去选股。如果你买的是一家企业,你肯定会对他的前世今生都会很详细的了解,而当股价低于价值的时候,自然是买入的良机。而如果你仅仅买入的是价格,则任何一只个股,任何一个价格似乎都会有买入的理由。你以20元的价格买入,只是你的买入价格,还要看市场给出的合理估值是多少。
第二:利用波动,而不是跟随波动。散户喜欢盯盘,看股价的涨与跌,涨了兴奋,跌了懊恼。一天的波动结束,高低点都看到了,但是却没有任何交易。这种纯粹盯盘看涨跌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而应该是利用涨跌,作出对应的交易。就像价格涨到24元,已经超出自己的目标了,随时做好的是卖出准备,而不是继续乐观的看高一线。
第三:制定交易计划,并果断执行交易计划。在买一次交易之前,必须制定完整的交易计划,当股价达到目标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没有达到又应该如何处理。一旦交易计划制定好了,就要坚决按照计划去执行,患得患失是做不好股票的。
最终,还是要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才能减少禀赋效应对自己的影响。当下《震荡行情最不能用的交易策略》就是追涨杀跌,最近我们的猎庄特训中分析过庄家的思维与散户的区别,其中一个重要核心就是买跌卖涨和追涨杀跌,大家不妨对照最近我们的猎庄视频仔细体会一下,在不断的总结、领悟中调整自己的投资心态及操作策略。有兴趣深入交流的朋友,可通过本博首页关注启明公众微信号(qiming9977)或启明新浪微博或进行互动交流。
前一篇:大幅震荡行情 操作注意四点
后一篇:利用半年报,挖掘机构重仓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