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如今的端午节,人们想到的、看到的、感受的,可能就只有各种美味的粽子了。全国各地传统的能够营造出一种气氛和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习俗等越来越少了,留下的多是对以前过端午节的种种美好回忆。
“粽子节”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月饼”成了中秋节的同义词,“吃饺子看电视打麻将”几乎成了全国人民过春节的全部……传统的节日在文化内涵和风俗形式上正在走向虚空,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常常只是吃的概念,基本上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吃各种不同东西的日子了。
其实,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各地的端午节也有着不尽相同的活动和习俗: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这些活动和习俗,蕴涵着许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人格力量;赛龙舟的不甘落后、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其它活动所表现出来的驱恶扬善的大众愿望等等,这些文化的、精神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节日挖掘出来,通过活动体现出来。
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
希望我们的端午节、我们的其它传统节日,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美食,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习俗并体现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是凝聚国人精神的一条重要纽带,是一个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