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北京小住。期间国学大师、书法家启功先生去世,媒体对启功先生的报道很是热闹了一番。
由此我开始对“国学”有所了解,对民族、民俗文化开始感兴趣。
在北京的高碑店村(不是河北卖箱包的那个高碑店),我体会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美”;在马莲道茶城,我了解了中国茶文化的“韵”;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我认识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在北京的酒楼、餐厅,我感觉到了中国餐饮文化的“深”..........
慢慢地就开始怀着一种敬意,用审美的眼光去感知、欣赏民族文化的一些东西。
现在,我喜欢民间剪纸;欣赏唐装式的带有民族文化韵味的服装;对阿炳的《二泉映月》也开始听的津津有味了;有时还与朋友谈谈茶道。
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如果失去了根,也就失去了我们自己,没有了“自己”,我们变成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