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计数和单菌落分离是不一样的
标签:
教育菌落计数单菌落分离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疑难问题:先看以下试题的菌落计数,发现计算怎么会取后三个数据,舍去13这个数据?而浙科版选修1教材第20页,明确提到每个培养皿最适宜的是20个以内?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
解析:(1)脲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因此要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的细菌,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由于尿素被脲酶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因此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酚红作指示剂。
(2)用于计数细菌菌落数的常用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人教版教材),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156、178和191的平板计数。
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对应的应该是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目,所以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156+178+191)÷3÷0.1×105=1.75×108个。
答案为:(1)尿素
疑难问题的解析:
人教版教材中,涂布分离法统计的菌落个数应介于30~300之间(如下截屏),指的是统计菌落数,目的不是分离菌落。意思是只要有菌落生长就可以计数,不需要菌落生长到一定的大小。
这个数量和浙科版酵母菌的计数道理一样(如下截屏)。
而浙科版教材中,为什么是每个培养皿最适宜的是20个以内(如下截屏)?那是因为目的是分离菌种,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把菌种进行扩大培养或保藏,需要生长到一定的大小,如果数量太多,不能得到单菌落,意思是重叠(如下图)。所以,不能太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