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生物课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化

标签:
教育课程结构 |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
2017年版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突出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原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基础上设置了选择性必修课程。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变革将直接改变未来高中生物学科教科书的基本格局,同时也会影响高考命题的整体趋势,进而影响一线教师及准教师的从业内容。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全体学生必须学习,共计4学分,包含2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与实验稿课程标准中的必修1、必修2模块名称相同,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明显调整。每个模块包含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部分。
2017年版课程标准强调“大概念”,必修模块内容要求部分包含4个大概念: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概念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概念4: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每个大概念下包含多个重要概念,重要概念下阐明了具体学习目标。教学提示方面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学业要求部分与实验稿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的具体目标类似,指向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
2、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学习或不学习,学分在0~6之间。其中选择生物学纳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需要选修全部6学分3个模块的内容,分别为:
稳态与调节:
概念1: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生物与环境:
概念2: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物技术与工程:
概念3: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概念4: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
概念5: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概念6: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安全与伦理问题。
选择性必修课程融合了实验稿课程标准中必修3与选修1、选修3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前沿科技。
3、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含“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共计20学分的内容,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就业,不超过4学分,不安排考试评价。可作为校本课程选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