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修订的主要内容

(2018-01-27 23:38:07)
标签:

教育

课程标准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包含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等8个部分。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下面针对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解读:

一、课程名称的修订(生物—生物学)

在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程标准)中,课程名称为“生物”,与200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同;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首次对中学生物学课程名称修订为“生物学”;《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程标准)沿用了“生物学”这一课程名称。

从“生物”到“生物学”并非一字之差,而是课程理念的变革。修订后的“生物学”课程,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角度均有调整,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更为紧密,学科特色凸显。

二、前言的调整

实验稿课程标准及2011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均针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及课程设计思路进行说明;2017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部分针对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说明,一线教师及准教师可根据前言快速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方向性更明确。

三、课程理念的更新 

解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修订的主要内容

与实验稿课程标准及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于生物学课程性质的概括基本相同:即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课程理念修订范围较大,如上图所示。2017年版课程标准继承并发展了原有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涵盖了“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课程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职责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中聚焦“大概念”,让学生理解并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大概念”是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重要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过程方面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经历。在学业评价方面,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四、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解读

学科核心素养融合了原有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解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修订的主要内容

生命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满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原有课程理念,同时加强了原有“三维目标”的融合,综合性提升,关注范围更加广泛。

五、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变化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