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和物种的形成概念图
明天(2017年11月16日)嘉兴市“嘉禾·活力课堂”活动在嘉兴五高举行,我也准备上一节汇报课,选题是《生物的进化专题复习》,这块内容可以二节课完成,我选取其中一块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即生物的进化和物种的形成,不包含基因频率的改变计算过程。
课堂的教学设计采用概念建构式,这种课型适合于概念较多的教学内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适合于此方式教学,最有代表的就是特异性免疫,概念繁杂,难度较大,难理解,如果用概念建构式教学相对就容易解决难点。
概念式建构的教学方法(以生物进化专题复习为例):
第一步:现象。
类型上的多样性:生物是可变的,生物有多样性,生物是进化的,新物种也在不断产生。
模式上的统一性:个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统一。
第二步:本质。
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什么,即如何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环境的多样,适应性的变化。
统一性原因?共同的由来。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生殖隔离的发生。
第三步:建构。
用适当的箭头和文字构建概念之间的联系。
概念: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库、基因频率、生物进化、新物种、种群、地理隔离、生殖隔离、遗传……
建构一: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