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考17—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2017-02-07 21:42:56)
标签:

教育

物种形成

分类: 选考教学的研究

选考17—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一定需要关注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通过模型的构建便于掌握和理解有关的知识。

教学内容(教材中有对应的图解):

1.异地的物种形式

种群经过隔离,形成两个种群,通过自然选择,遗传组成出现差异,生殖隔离新物种。

2.同地的物种形成

二倍体植物,减数分裂失败,两个二倍体配子融合,形成四倍体新物种。

选考17—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疑难问题:物种形成与两种隔离存在怎样的关系?

解析: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试题: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考17—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答案:C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故选C。

试题: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选考17—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答案:B

解析:a过程是地理隔离,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此四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b过程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①~⑥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都有关,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

试题: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选考17—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基因频率会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基因频率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产生生殖隔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