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考16—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

(2017-02-06 22:14:26)
标签:

教育

自然选择

分类: 选考教学的研究

选考16—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桦尺蛾)

教学建议:通过典型的实例,对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建立框架,从而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材内容:适应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有助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称为适应。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导致生物进化性变化发生。

疑难问题:变异是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吗?

解析:不是,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选考16—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

例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答案:B

解析:可遗传变异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不能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个体被淘汰,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能生存的病原体是抗药的病原体,故A错误;生殖隔离是指物种间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是不可育的,故B正确;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的,但它们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故C错误;桦尺蛾有灰色和黑色,由于灰色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被环境淘汰了,故D错误。

例题: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变异具有多方向性,是生物本身的属性,环境(包括杀虫剂)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适应环境(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例题: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答案:C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少,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判断该生物发生了进化;由于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则a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1970A的基因频率为0.10a的基因频率为0.90,若按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得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0.900.18,如果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就不是0.18;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