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光和全光对光合作用有什么不同

标签:
教育单色光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教学反思:这次10月份的高考,较多的知识不拘泥于教材,有适当的拓展,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生物科目新大纲调整后更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这次考试需要拓展的知识点(教材上没有具体的解释):传递效率、同化、纸层析法等。有些内容出现的课外读、小资料等,需要适当关注和学习。
很多学生对绿光条件下,为什么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感到困惑,这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的,是因为绿光的光合速率最差,从而造成下层的叶片的光合作用。
下面就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影响简单总结如下:
在太阳辐射中,对光合作用有效的是可见光。在可见光区域,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也不同。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与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大致吻合的。白光是复合光,光合作用的效率最高。单色光中红光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其次蓝紫光,最差为绿光。
一、陆地植物的吸收光质不同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或多或少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
例如,阴天不仅光强减弱,而且蓝光和绿光的比例增加;树木冠层的叶片吸收红光和蓝光较多,造成树冠下的光线中绿光较多,由于绿光对光合作用是低效光,因而使本来就光照不足的树冠下生长的植物光合很弱,生长受到抑制。
二、水层也可改变光强和光质
水层越深,光照越弱。水层对红光和橙光的吸收显著多于蓝光和绿光,深水层的光线中短波光相对增多。所以含有叶绿素、吸收红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表层,而含有藻红蛋白、吸收蓝绿光较多的红藻则分布在海水的深层,这是藻类对光照条件适应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