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生暮死”的虫子—蜉蝣

标签:
教育蜉蝣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蜉蝣
疑难问题:必修3教材第65页,“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蜉蝣和蝉。”关于蝉在2016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也讨论过。那么蜉蝣这种昆虫的生活史又是如何的?
一、形态结构
蜉蝣目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体形较小或中等,细长,体壁柔软。
幼期(稚虫)水生,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春夏两季,从午后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虫进行“婚飞”,雌虫独自飞入群中与雄虫配对。产卵于水中。卵微小,椭圆形,具各种颜色,表面有络纹,具粘性,可附着在水底的碎片上。
稚虫期数月至1年或1年以上,蜕皮20~24次,多者可达40次。成熟稚虫可见1~2对变黑的翅芽。两侧或背面有成对的气管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秋、冬两季有些种类以水底碎屑为食。常在静水中攀援、匍匐、或在底泥中潜掘,或在急流中吸附于石砾下栖息。稚虫充分成长后,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亚成虫与成虫相似,已具发达的翅,但体色暗淡,翅不透明,后缘有明显的缘毛,雄性的抱握器弯曲不大。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
二、生活史
一般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这种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成虫体态后继续蜕皮的现象在有翅昆虫中为蜉蝣目所仅有。这种变态类型特称为原变态(不完全变态类),即其变态特点是从幼虫期(稚虫)转变为真正地成虫期要经过1个亚成虫期。亚成虫是原变态昆虫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介于若虫(或稚虫)期和成虫期之间,形状似成虫,也有翅,经过一次蜕皮才变为成虫。
成虫不进食,寿命短,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说法。蜉蝣成虫在其短暂一生中负责交配,繁衍后代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