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2016-04-13 23:06:07)
标签:

教育

健康

移植物抗宿主病

分类: 试题研究和分析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试题带来的思考:嘉兴二模试题中出了“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免疫有关的知识,查找了资料了解,整理如下 

(2016年嘉兴二模试题)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外源血液中的免疫活性细胞攻击受血者细胞而引发的并发症,输“全血”(血浆、红细胞和免疫细胞等)更易发病,输“成分血”(血液中提取的组分)可降低发病风险。红细胞无 MHC 分子,免疫细胞存在 MHC 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受血者有相应抗体与异体同血型红细胞结合

B.正常受血者的 细胞会启动对异体红细胞的细胞免疫

C.正常受血者的 细胞会识别异体全血中免疫细胞的MHC分子并启动细胞免疫

D.接受异体“全血”输入后,正常人比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

分析:由于是同型血,红细胞上没有受血者结合的抗原,A错误;由于红细胞上没有代表身份的MHC分子,所以不会启动细胞免疫,B错误;接受异体“全血”输入后,正常人免疫功能强,不易发生并发“移植抗宿主病”,D错误;由于T细胞有识别功能,能识别异体全血中免疫细胞的MHC分子并启动细胞免疫,C正确

一、发现史

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Shimoda报道了手术后输血发生“手术后红皮病(POE)”的病例。之后调查了340家医院,发现63257例手术输血患者有96例“手术后红皮病(POE)”者,其死亡率超过90%

1965年Hathoway等报道2例免疫缺陷病的患儿输血后发病的报告。

1983年Brubaker证实许多患者存在“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PT-GVHD)”的易感性,并首先用这个术语。此后,此病被临床和输血界逐步认识和重视

1985年Holland提出了用“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名称。1991年我国山东大学沈柏均报道了首例TA-GVHD

二、发病机理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输血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是受血者不能排斥供者的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

TA-GVHD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 输入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中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② 受血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③ 供、受者白细胞相关抗原(HLA)不相合

正常情况下,受者可把供者的淋巴细胞视为异物加以排斥,使供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不能生存或增殖、分化,不会发生TA-GVHD。但受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不能识别或无力排斥输入的供者的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也就是供、受者之间存在主要和次要组织相容性不一致,使供者的淋巴细胞得以在受血者体内生存、增殖、分化,并把受血者组织、器官视为异已而进行免疫性攻击,造成广泛性的组织、器官损害,产生TA-GVHD

TA-GVHD多见于先天性或继发性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免疫抑制、免疫严重缺陷的受血者,如严重型免疫联合缺陷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早产儿或新生儿输血、胸腺发育不良症、伴血小板减少紫癜湿疹免疫缺陷病、白血病、各种肿瘤放、化疗后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