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活动:DNA结构模型的建立
标签:
教育dna结构模型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教学反思:今天在高一的选修课—《生物学家与生物学史》,DNA结构模型建立过程史内容的活动安排,即DNA结构模型的建立。事实证明,通过体验,学生对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一、教材分析
DNA结构在高中生物遗传物质这一节中是最基础的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DNA的复制及遗传规律有很大促学作用。DNA模型的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生物的心态是理科中的文科,生物知识是死记硬背,通过此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由于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强的做实验的欲望,因此通过制作DNA模型,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习的动机。
三、设计理念
利用模拟模型的制作,调动学生全身活动、认真观察。把体验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
四、DNA模型的制作
1.介绍实验材料和用具
实验材料和用具:表示磷酸、脱氧核糖和含N碱基分子的塑料片(绿色表示A=T,紫色表示G=C)等
2.实验过程
(1)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
引导思考:表示磷酸、脱氧核糖和含N碱基分子的塑料片如何连接成脱氧核苷酸?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操作一下。同学制作,点评。
强调注意的事项:分清各个碳原子的位置,拿模型时5号碳原子朝上,塑料片间不能重叠。
(2)制作脱氧核苷酸链模型
思考:在一条链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上个脱氧核苷酸分在什么部位相互连接?
学生回答操作。
教师指导修正。
(3)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
怎样连接两条链?如何体现碱基间的配对?又如何体现两条链是平行反向的?
(4)制作立体结构模型
双手提起方框,拉直双链,旋转一下,即可得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展示作品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作品,描述DNA的特点。并思考 A+T=G+C?
明确碱基对排列顺序多样性代表遗传信息的多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