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标签:
教育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刘良华 |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
感悟:刘良华老师说的研究报告书写比较详细,强调了三要素,重点是研究方法和结果。
既有了好的选题,又了真实的研究过程,接下来就需要撰写等待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严格来说,任何私下的研究(未公开发表)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研究,真正的研究必须公开自己的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最后一个程序。
就中小学教师而言,部分教师之所以愿意做研究而不愿意撰写研究报告,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套路,以至于他们感到为难、躲避、退缩。掌握撰写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技术并不困难,教师可以阅读和听取有关如何撰写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建议,可以阅读并模仿几份规范的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教师研究最好先严格练习实验研究报告的经典格式,等到熟练掌握了实验研究报告的经典格式之后,再逐步自由写作、自由发挥。好的实验研究报告始于模仿而终于自由发挥。
实验研究报告可以采用量的方式,收集必要的数据并做必要的统计分析。但一般而言,中小学教师最好采用简单的“百分比”做简单的统计分析,然后大量采用“教育事件”、“教育故事”来描述实验研究之前和实验研究之后的变化。以质的研究报告为主,以量的研究为辅。
实验研究报告虽然有多种风格和风度,但经典的实验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一是“问题与假设”;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结果与讨论”。 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
一、问题与假设
经典的实验研究报告始于“问题和假设”。比如,我遇到一个问题——学生不喜欢学英语,英语成绩低下。接下来,我有一个假设——从传统的“听说领先”英语教学变为“听领先”的英语教学。于是,我的实验研究的主题就显示为:“听领先对学生英语成绩和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可是,在问题与假设之间,最好安插一个特别的程序:研究者可向自己提问,也向读者交代:“已有的研究对这个问题解决到了什么程度”。
于是,第一个部分的“问题与假设”往往显示为三个要点:一是“我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的提出);二是“别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文献综述);三是“我打算这样解决我的问题”(研究的假设)。
这样看来,上述的“问题与假设”就发生变形:
1.问题的提出:学生不喜欢学英语、英语成绩低下怎么办?
2.文献综述(旧办法):传统的英语教学要么显示为“许国璋英语”式的语法教学,要么显示为“听说领先”的交际教学。
3.研究的假设(我的新办法):将交际教学的“听说领先”进一步改造为“听领先”,让学生大量地“听英语”,不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教材,而且教师采用“全英语”教学,并允许学生最初少量地说英语或不说英语,允许初学英语的学生像学母语那样有一个“沉默期”(silence period)。
二、过程与方法
在报告研究的“过程”时,研究者需要交代在哪个年级哪个班做的实验,那个班级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做了多长时间的实验研究。之所以需要详细地报告“研究的过程”,是因为让公众觉得该实验研究是在某个地方所发生的真实的研究,而不是虚拟的研究,不是捏造的实验数据。
在报告研究的“方法”时,需要交代研究者是怎样展开实验研究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
所谓研究的“结果”,主要通过前测和后测的比较而显示相关的变化,最好有简单的数据上的变化。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所谓“对结果的讨论”,主要交代为什么发生那样的因果关系,对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尤其重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的结果”,并对那些“意外的结果”提供解释,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另外,还应该有附录和参考文献。
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
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写清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出处的书写顺序一般是:书籍――作者、篇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次;报刊杂志――作者、篇目名称、报刊杂志名称、期次、页次。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