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如何基于学习目标

标签:
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胡惠闵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感悟:这次培训有多位老师提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前我注意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表达(行为动词的使用),其实,教学目标的实施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方法实现,需要用一定的方法检测,需要不断调整,需要不断进行设问,解决好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因为现实课程标准的种种不完善,胡惠闵教授很审慎地将第二条修改为“基于学习目标”(也有一种说法是“基于课程标准”)。
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环绕教学目标展开,在切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法的前提之下,考虑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
在很好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大方向制定学习目标,用利于每一个学生的都能发展的方法为框架进行教学预案的设计,并在设计中在一切为了学生现实发展的这个纲上找到依据,使我们的设计有理有据的找到学生学习的目标,并通过可行的道路到达目标,进而弄明白这个过程的依据,使自己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教学设计要回绕三个主要问题:(1)我想达到什么目标;(2)我想通过什么达到目标;(3)我为什么认为这样可以达到目标。
1.学习目标的确立
根据课标、教材、教参、考纲、试卷几个方面的内涵,从学习内容、学习程度、学习行为或条件几个角度,进行目标设计,特别要制定出学生能够实际应用的目标。
学习目标按时期分,可分为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按目标性质分,可分为结果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应用性学习目标。
2.学习目标的实施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非常关键,将学习目标落实到学习的各个环节,根据所预设的目标,选择适配的教与学的形式,挖掘学习资源,确立检测方式,完成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在教学目标确定好之后,结合教学资源反复推敲如何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哪里需要以旧引新,哪里需要创设情境,哪里需要探究交流,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针对性,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是否能够接受,学生对问题会有哪些想法,如何应对并引向正确的方向。教学环节要有目标,联系紧密又层层深入,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好的落到实处。
知识与技能目标:一般要顺次展开三个层次:(1)情境创设:让情景贯穿课堂的始终。通过特定的情景,激活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新知探究:通过解决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形成知识应用的规律。(3)知识应用:精心设计训练题,实现有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在设计训练题时,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精炼性和典型性,同时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的过程。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质的转化,也就是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思维的结果,这里的“教”是条件,“学”是关键。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既要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又要强调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养成的。所以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已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并积极创造有力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人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当然,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是不能分割的。
3.学习目标的检测
学习目标的实施情况怎么样,可以使用提问、交流、作业、检测试题等方式进行。如果说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那么检测这一环节应该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教师在45分钟内为学生留出一少部分时间,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检测中巩固练习,课堂才能真正的实现高效。检测的方法可以灵活一些,如在形式上要多样,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作到精练、有趣、实用,固定练习和随机练习结合,个人和小组参与结合,精心设计,达到检测目的。
总之,在教学目标确立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关注:(1)我从学生身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我的教学过程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我的依据是什么?(2)教学过程进行了或可进行哪些方法调整,我依据什么进行这样的调整。可见,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设计过程,在教学过程前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灵活应用,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