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学经历提炼为教学经验

标签:
教育吴刚平教学经验 |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
感悟:这次有幸参加嘉兴名师“课程领导”高级研修班(华师大研究中心第88期),这次培训是通过一年四阶段、有导师指导的在职研究,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和问题,了解课程开发、有效教学、课程评价与教师发展的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经历规范的教育研究过程,掌握教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一阶段:2015年6月,1-4日集中研修,29日分组研修。
1-4日集中研修时,听了六位专家的报告,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帮助大,加深了对教学专业的理解,逐渐认同先进性的教育观念。认识自我,反思已有的教学与研究实践(从教近30年),学会寻找教学研究的生长点。
学习了许多理论后,接下来就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自我,澄清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优势,筹划自己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下面是听了吴刚平的专题讲座《教育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后的肤浅认识。
认识一:教育经验不等于教育经历(我以前认为是一样的)
教师的教育经验不等于教育经历,教育经验是在教育经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但一旦教育经验产生和形成,它又与教育经历有很大的不同,就在一定意义上从教育经历中独立出来了。没有教育经历,是很难谈得上教育经验的,教育经历是教育经验的基础。
教育经验的丰富和深刻程度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体是否能够在教育经历基础上动脑筋、想办法,不断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教育经历相比,教育经验大致上有三个基本特征:(1)必须有教育经历作基础。(2)具有思维活动的高参与性。教师有没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不能仅仅只看他是否从事了教育教学工作,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不断地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思考,是否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有着三十年教龄的教师并不见得一定比只有十年甚至五年教龄的教师教育经验更加丰富和深刻。(3)是对教育者个体的依附性。也就是说教育经验是依靠教育者特别是教师个体自身积累起来的。这意味着,一方面教师本人的离开、遗忘或者消失,会导致教育经验相应的离开、遗忘或者消失。
反思:前提条件之一,首先必须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过程,改进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在经历的基础上提炼出经验。
认识二:教育经验的概念化与叙事化表达方式
1.教育经验的概念化表达方式
(1)寻找核心概念
当我们敏感到一些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去努力寻找一个或几个相应的核心概念来标识和表达我们的教育经验,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这样的教育概念既可以从已有的概念中移植、借用和改造,也可以创造性地提出。比如,当人们敏感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已经开始伤害教育自身的发展时,就尝试着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以此与“应试教育”相对立,从而表达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想,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其实,应试教育的现象很多人都经历了,但能够尝试去创造性地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教育经验的人都往往具有强烈的自觉理论意识。当然,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概念时,应该是慎重的和负责任的,只有当已有的概念难以改造或经过改造后依然无法很好地承载我们的教育经验时,才有必要创造新的教育概念,否则会造成概念的堆砌和泛滥,也造成教育概念在学理上的混乱。
有时候,我们的教育经验还不能丰富到足以支持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或者说暂时还找不到一个准确而合适的教育概念可以标识和表达我们的教育经验,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另外的策略,转而求助于教育理念。像我们常用的一些教育说法、教育口号和教育隐喻,表达的往往都是一些教育理念,而不是真正的教育概念。
从一定意义上讲,概念和理念的区别在于,概念在逻辑上要求内涵和外延都是比较清晰和严密的,要概括出一般的本质的特征,而理念相对来说则更加主观和随意,抽象概括的程度也要低一些,表达的是对于事物属性的某种立场、观点、看法、想法,甚至是理想,反映的未必一定是所指称教育事实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教育理念对于完成教育经验概念化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育概念所指称的教育事实或教育现象往往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许多我们认可的教育概念,其实都只具有相对意义,都只能看作教育经验概念化过程中的阶段性认识成果。教育理念总是不断地为完成教育概念化的过程、为新的教育概念的形成和完善准备着条件和基础。
(2)构筑概念框架
在我们找到我们认为适当的教育概念时,我们就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描述,告诉人们概念所指称的教育事实的主要属性。而且,当一个或几个核心概念不足以完整地表达教育经验时,往往还需要运用一些子概念和相应的范畴来构筑概念系统或概念框架。
比如,我们可以考虑给出概念的基本定义,给出相应的子概念和范畴,描述概念和范畴所指称的教育事实和教育行为的性质、特点、种类、关系;意义、价值、地位、作用、影响、危害、局限;过程、阶段、任务、途径、方法、程序、策略、原则;结构、功能、机理、机制、条件、范围;问题、矛盾、成因、表现形态、发展趋势、解决办法……等等许多方面,这些方面甚至是难以穷尽的。但是,我们只需要选取其中某个或某些主要的或基本的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事实上,这些主要方面的论述如果能够有所展开的话,都能够比较好地表达我们在某一个或某一类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以及教育行为方面的教育经验,从而有利于相互讨论,交流思想,给人启示。
(3)解释教育现象
我们构筑的概念框架是否合理,是否有意义,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是看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看清实践中的问题,预示或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有效办法。构筑概念框架实质上是建立起一个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它是帮助我们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支架,而不是限制和束缚我们思想认识的枷锁。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一个合理的概念框架来解释我们经历的教育现象、教育事实和教育行为,让这个概念框架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放大,把问题的症结、要害或本质、原理、要领看得更加清楚和明白,澄清误解,消除曲解,加深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探索正确的行动策略。正是在这种解释教育现象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积累、澄清和表达着我们自己的教育经验,相互交流和丰富着我们的教育经验。
(4)改善教育实践
教育经验概念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概念化而概念化,而是最终为了改善教育实践。因此,教育经验的概念化,不仅应该,而且能够朝着改善教育实践的方向努力,并取得预期的成效。当然,它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从教育实践中获得养分。
反思:今后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多读一些教育学文章,结合教学工作,不断把教学经验概念化,至少真正理解教育理念(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有四个理念)。
2.教育经验的叙事化表达方式
教育经验的概念化应该是在占有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的概括,是鲜活的概括,对于教育实践的思维应该起到一种激活而不是灭活的作用。但在许多情况下,教育经验的概念化表达方式往往只呈现概念和范畴本身,而恰恰忽略了这些概念和范畴所依托的经验事实。人们在进行教育经验概念化的表达时,为了清晰、简洁、平衡和流畅等原因,通常去掉那些鲜活的经验事实,而去演绎式地呈现概念和范畴,这种呈现出来的顺序与概念和范畴形成时的顺序刚好是反过来的。也就是说,在我们不断追求教育经验的概念化,并且一步步地走向抽象理论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教育的经验事实本身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为了弥补教育经验概念化方式的不足,帮助我们更好地澄清、表达和交流教育经验,我们还需要重视教育经验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即教育经验的叙事化表达方式。教育经验的叙事化表达方式,对于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总结、表达和交流他们的教育经验或许是一种更为亲切和更可接受的教育研究方式。
对于许多从事实际工作的教师来讲,概念与他们是有距离的,他们对于某些教育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一个再解释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义分析,二是经验分析。意义分析获得的可能是字面上的,如果缺少经验支撑的话。对于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讲,经验分析可能是更重要的,这是获得清晰认识的重要途径,是概念转化为实际对象物的重要途径。教育经验的叙事化其实走的是一条教育概念的具体化道路,它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需要采取的策略是让抽象的教育概念隐性化,或者退至幕后,面向教育实事本身,让教育事件走向前台。
叙事是在进行理论建设的铺垫工作,特别是以叙事方式来进行的案例研究工作更是如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案例是理论的故乡”。毫无疑问,教育经验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教师而言,要真正使教育经验变成现实的教育动力,教育叙事研究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简单地讲,教育叙事研究,可以看作是教师讲述自己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就是由教师本人“反思”和“叙述”自己在教育教学探索中所遭遇到的一系列教育事件。透过对教育事件的反思和叙述,教师澄清、积累、保存、丰富和公开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修养和水平。
这种表达方式改变以往抽象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式的理论提升或逻辑推导,转向记叙文式、散文式、手记式的、口语化的讲故事、谈体会。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指向课堂教学叙事、学校生活叙事和教师自传叙事。这种方式与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更亲近,它所表达的教育经验更容易使有类似教育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分享和推广。
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育事件,一是要具有真实性,必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点点滴滴。教师必须有真实的故事可讲,才谈得上教育叙事研究。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二是要具有可读性,要按照一定的主题或主线把教育事件串起来,形成某种情节,让教育事件的叙述变得鲜活而有趣味。教育经验的呈现最终都需要有结构,或者需要概念化。否则,教育经验的表达就可能是杂乱无章的。只不过,这种概念化有时是显性的,有时则是隐性的,教育经验的叙事化表达其实是将概念化表达作了隐性化处理而转换出来的一种呈现方式。所以,教育叙事中的这种教育教学事件在内在呈现结构上还是理性的,但它却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鲜活的。三是要具有启示性,要让自己叙述之后,让读者读过之后,觉得有韵味、受启发、有共鸣、受感动、有所思、有所悟。
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持之以恒,相互交流,共同促进,若干年以后,他们的教育经验将丰富、充实而且深刻,他们的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将获得质的飞跃。
反思:教育概念化是比较深奥的东西,需要理论支撑,但教育叙事化是提炼教育经验有效的途径,只要平时做个有心人,多把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结合所思所想,改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那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