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微专题复习

标签:
教育红细胞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教学反思:在高中生物中许多知识和红细胞有关,红细胞也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用来复习有关的生物知识。现对红细胞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形成微专题。
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红细胞,只限于海生动物。
在脊椎动物中,鸟类、两栖类、鱼类的红细胞是有细胞核的,而人和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哺乳类的红细胞,是中心部凹陷的圆板状,在造血组织中是有细胞核的,但在循环血中的红细胞,除骆驼和羊驼之外,可看到细胞核退化,向细胞外放出、消失。鸟类以下的动物的红细胞多数呈椭圆形,中心具核,中心部向两面突出。
2、红细胞的产生过程和破坏
(1)红细胞的产生过程
(2)红细胞破坏
一是在血管内,如强烈打击体表或各种溶血物质进入血管内,都可以引起红细胞破裂和释放血红蛋白;二是在血管外,如受损害较轻的、衰老的红细胞,或异常的红细胞,可以被血管外的脾脏和肝脏中的吞噬细胞所吞噬。红细胞被破坏以后,所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进行分解,分解物中的蛋白质和铁质,可以重新被利用来制造红细胞,其余部分转变为胆红素,胆红素随血液流入肝脏,再随胆汁排入肠腔,经变化,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3、研究方面用途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的成分时,曾将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让其吸水胀破,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以供研究之用。
另外在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选用鸡血为材料,依据是鸡血红细胞、白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含有大量DNA;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DNA含量很低,不宜做实验材料。
4、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这些特性都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有关。
由于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所以脂溶性物质(如O2和CO2等气体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尿素也可以自由透过。在无机盐中,阴离子(如CI-)容易通过细胞膜,阳离子却很难通过。
人红细胞主要能源是血浆葡萄糖,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形式被吸收到红细胞内变成6-磷酸葡萄糖,其中约90%~95%经糖酵解被利用,约5%~10%通过磷酸戊糖途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糖酵解是其获能的主要方式,1摩尔葡糖糖酵解产生2摩尔ATP,红细胞携带氧气,但是其自身并不消耗之。其内电解质以钾最多,钠较少,血浆相反。所以红细胞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钠泵”的功能,以保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
5、红细胞的主要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有二个,一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二是维持血液的酸碱度不致太高或太低。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来完成的。血液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这种血红蛋白的缘故。
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分压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分压低的地方易将放出。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比较松。红细胞就是依靠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完成运输氧的作用。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尚可组成缓冲对,具有缓冲血液中酸碱度变化的作用。
6、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红细胞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并具有识别、粘附、浓缩、杀伤抗原,传递抗原信息和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能力。红细胞不但能参与机体免疫调控,并有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在许多疾病发病机理中,红细胞免疫缺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它通过细胞表面上一种叫“受体”的蛋白质粘附免疫复合物,将其带到肝、脾,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所吞噬清除,红细胞仍回到血液循环中去,因而红细胞也有免疫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为免疫学理论研究和发展增添了一个新内容,这对指导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