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和肿瘤学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裸鼠

标签:
健康教育裸鼠 |
分类: 专业知识的充实 |
试题问题:2015年杭州卷第一次检测卷最后一试题,研究恩度药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实验题,用到的实验材料是裸鼠,那么什么是裸鼠呢?
一、发现史
1962年,英国格拉斯哥医院Grist在非近交系的小鼠中偶然发现有个别无毛小鼠。
1966年后,爱丁堡动物研究所沸拉那根(Flanagan)又证实这种无毛小鼠是由于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突变引起的,发现该种鼠皮肤组织学和以往无毛小鼠不同,检查发现,常因染色体退化,有一种新的无毛基因,因此,认为是一种新的自发突变种,并命名为“裸体”(Nude)小鼠,用“nu”表示为基因符号,但当时未被人们注意。
1968年佩蒂路易斯(Pantelouris)发现裸体小鼠没有胸腺,这才引起世界各国医学生物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1969年丹麦Rygaard首先将人类结肠腺癌移植裸小鼠成功,为免疫缺陷动物研究和应用开创了新局面。
二、生理特征及应用
裸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无毛、裸体和无胸腺。有裸小鼠和裸大鼠之分。
由于裸鼠的免疫缺陷,在一定情况下,不排斥来自异种动物的组织移植。因此可作移植人类恶性肿瘤的接受体。在这以前,为开展细胞免疫学的研究,通常采用药物抑制小鼠T细胞的产生及其作用,或使用外科手术摘除胸腺,这些方法往往由于抑制作用不完全或手术不理想,常导致试验的失败。
由于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上皮,这种上皮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缺乏成熟T细胞的辅助、抑制及杀伤功能,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裸小鼠B淋巴细胞正常,但功能欠正常,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只含少量IgG。
人体肿瘤移植于免疫缺陷动物,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用于研究人体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帮助。早期工作是将人体肿瘤移植于动物缺乏免疫机能的特殊部位,如鸡胚、动物的眼前房,仓鼠颊囊内等,虽有一定比例的成活率,但因肿瘤生长缓慢又受移入部位包膜的限制,肿块往往较小,难于传代,更不能适应需要较多瘤源的实验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