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的一些思考—省深化课程改革培训体会

标签:
观察和理论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教育 |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
学习感悟:这次的培训中,杭州师范大学陈志伟教授在讲座中讲到教学中应该了解的理论——观察不是纯客观的,观察渗透理论。联系到浙科版前言部分,生物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通常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可见观察的重要性。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由于学生已经有的理论知识不同,同样的观察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了解了观察和理论的哲学问题,对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的预设和生成上有一定的帮助。
一、观察渗透理论的提出
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它重点表征了“先行信息”在人的视角转换中的意义。
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是指人类对自然现象不作任何人工的变革而进行的一类观察。实验观察是通过对自然现象或事物人为进行积极干预后所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是一种比自然观察更强有力的认识手段。
二、观察和理论的关系
观察和理论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1.理论始于观察
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的,而离开了有关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理解这些观察陈述。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概念,实际上过去曾是科学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所创造的理论术语,只不过它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长期广泛使用,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忘记了它们的来源罢了。
科学理论和定律的发现来源与观察实验。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发展完善离不开观察实验,科学理论或假说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在新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科学理论的检验必须依靠观察实验。
2.观察依赖于理论
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在科学的研究中,人们都要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范围。科学观察基本上都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进行的。科学观察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作出新的发现或检验已有理论或假说。用观察来检验一个理论,即是看是否能观察到理论所预言的现象。
3.观察渗透着理论
观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理论决定了观察到什么。理论可以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察。
虽然观察陈述中没有任何形式的理论术语,但它所表达的意思仍以某种已经形成常识的理论为前提,与背景知识联系在一起。此外,在不同理论和信念的指导下,可以得出不同的描述。
当然,观察陈述也是可错的。一是观察本身可能产生错觉;二是观察依赖了错误的理论。
总之,观察和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三、观察和理论的关系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1.高中生物中很多理论的发现始于自然观察,然后是实验观察,例如,生长素的发现,遗传规律的发现。但我们同样的观察,为什么得不出这样的科学理论?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渗透科学理论。
2.我们学习了高中生物理论知识,使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加强,例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代谢活动,我们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就能科学解释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这也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方面。
3.同样的试题情境,为什么学生的理解有差异,甚至有相反的回答结果,就是因为学生内心的理论知识不一样。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的预设好,但肯定会出现很多生成的东西,因为不同学生内心存在的理论相同的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4.在课堂设问时,必须考虑很多情况下是有条件的,否则学生的答案会很多。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在分析试题时,是不是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理由,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有差别的,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巩固或纠正学生中已有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