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专题复习

标签:
专题复习资料教学设计能量流动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3月30日,会稽联盟的生物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开展,我在活动中开设了一堂公开课,教学的设计按照二轮复习课的模式,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复习目标
知识方面
能力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一、错题分析——课前练习,课堂分析错误之处
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得今天的这节复习课针对性更强,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典型错误1:生态系统结构模糊;
典型错误2:能量流动过程不清;
典型错误3:数据处理方面欠缺;
典型错误4:综合分析能力不够。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体系构建
1、定性分析
要求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出一条食物链,定性分析并标出能量流动的过程。
另一位学生补充与代谢相关的生理过程。
目的:在为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复习作好铺垫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起了知识结构。
小结: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问题1:定性的角度分析,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二点)
追问: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二个)
问题2:如何理解每一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分情况分析)
2、定量分析:
问题3: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三个)——能量金字塔图
问题4:从能量金字塔看,“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体验教学:用一张方纸让学生合作完成10%递减剪纸,感悟能量特点。
三、能力提升——变式训练
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确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使更多的能量流向人类。
(2008年山东高考题)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实物的比例由1比1调整为1比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变式1:在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通常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变式2: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通常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
变式3:假设下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大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均匀传递,则人类获得的能量( C )
A.等于10-1NB.等于10-2N C.少于10-1N D.多于10-1N
小结:值得一提的是,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虽然十分适用于水域生态系统,但在其他类型生态系统中,其值高则可达30%,低则可能只有1%或更低。
指出:“科学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的是能量的传递效率还是利用效率?”
最后创设问题情境:讨论如何应用能流规律提出个人生活的营养对策以及优化农牧业等生产方式的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