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菌落的方法—影印法

标签:
影印法变异抗药性教育 |
分类: 实验教学与改进 |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示),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答案:(1)变异
分析:
影印法最初是为证明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的、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无关而设计的实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以及抗药性菌株筛选等研究工作中。
1952年,Lederberg夫妇设计了一种更为巧妙的影印培养法,直接证明了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毫不相关的论点。所谓影印培养法,实质上是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
具体过程是:
将待测的浓缩菌悬液涂在合适的平板上,等其长好后作为母平板(每平板上的菌落控制在50~300个);用一小块灭菌的丝绒固定在直径较平板略小的圆柱形木块上,构成印章(即接种工具);然后把长有菌落的母平板倒置在丝绒的印章上,轻轻印一下;再把此印章在另一含有选择培养基的平板上轻轻印一下,经培养后,选择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与母平板上的菌落位置对应,比较影印平板与母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即可从相应位置的母平板上选出待测的突变型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