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烷-3-酮类物质检测结果(上:标样,下:送样)
从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得知河南省民权县和山东省烟台市的七家葡萄酒厂(民权6家,烟台1家)又在干造假的勾当,他们用水与酒精、糖精以及香精等添加剂勾兑生产出所谓的100%原汁葡萄酒,然后出售到外地市场坑害消费者,更有甚者竟然在酒中使用违禁的化工原料(单宁酸试剂)。
看了这则信息后内心感到十分地愤慨,不由地想质问一下那些置消费者生命安全于不顾的黑心厂家们:你们究竟为何还要无休止地抱着侥幸心理去生产这些坑人害人的假冒伪劣产品?要知道咱国内葡萄酒的名声就是让你们这些利益熏天不择手段的所做所为给搞坏了,也正是因为有你们这种非法造假丑恶现象的存在才严重地扰乱了我国的葡萄酒市场。
据知,我国有关部门早在2003年就公布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该规范明确规定:生产葡萄酒的原料必须是100%的葡萄原汁,禁止使用酒精、香精以及糖精等添加剂进行勾兑。
分析起来,这些造假葡萄酒厂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和猖狂主要就是钻了国家葡萄酒检测标准上存在的漏洞,即目前的国家葡萄酒检测标准中只检测酒精度、糖度等单项理化指标,而不检测葡萄酒中的葡萄原汁(注即原酒)的实际含量,其次就是利用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消费者对葡萄酒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根本不懂得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应该是怎样的现状,还有就是作为消费者自身也没有任何能力对假冒葡萄酒进行鉴别,这也是假冒葡萄酒得以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就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打假工作运行机制,再有就是在葡萄酒造假地区至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
“多行不义必自毙”,再次奉劝那些还在昧着良心依然干着造假勾当的厂家们,请不要再抱着”只要今天能捞一把,哪怕明天寸草不生“的投机心里了,不然你们绝对不会有好下场,不信那就走着瞧。
专家提醒:消费者对葡萄酒质量的优劣可以从颜色、透明度、香味等三个方面进行鉴别。1、优质红葡萄酒的颜色呈红色、紫红色或石榴红色,具有光泽,而劣质葡萄酒,由于人为加入了色素,一种颜色发暗,呈深褐色,而且没有光泽,另一种颜色则比较浅。2、优质葡萄酒酒体澄清、透明,而劣质葡萄酒酒体则浑浊或者有絮状物。3、优质葡萄酒具有自然的酒香以及芬芳的果香,而劣质葡萄酒却由于添加了酒精和各种各样的香精、所以用鼻子闻起来往往有刺鼻的酒精味和明显的香精味。
注:黄烷-3-酮是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多酚类物质,它的含量和葡萄酒里葡萄原汁的含量成正比。通过这一指标可以清楚地判定葡萄酒里含有多少葡萄原汁。图片为酒中黄烷-3-酮类物质检测色谱图(上为标准样品色谱线,下为送取样色谱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