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人节里看红楼:最具反抗精神的小丫头是龄官

(2012-02-13 07:32:17)
标签:

杂谈

龄官传--宁死不屈的龄官从不把宝玉放在眼里

 http://bbs.replays.net/upload/2009/10/10/1146/8688068723307.jpg

  红楼有12钗,也有12官,男主角是宝玉,12钗里恰有宝官与玉官,女主角是黛玉,12官恰有龄官“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脂砚斋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然而晴雯面对王夫人,只有非暴力不抵抗,语言分辨,而龄官却不畏权贵,英雄气概,用行动拒绝。

且看龄官出场,如宝琴登场,冠盖群芳。(第18回)元妃省亲点戏四出,刚演完了,一太监持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这一问,看似平常,却大有疑问,元妃怎么知道龄官之名?这才有后来贾母在宝钗生日宴会上(第22回)如关爱黛玉一样关爱龄官:“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的。因问年纪,那小旦(龄官)才十一岁,小丑(芳官)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她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

偏凤姐搞笑,勾引得口无遮拦的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摸样儿。气得黛玉拂袖而去,不给大家面子,失礼在后,是反抗。

龄官亦是如此坚不可摧,且看元妃再次点戏,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两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托辞也)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脂砚斋:《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之文。)

贾蔷扭她不过,只得依她作了。贵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脂砚斋:可知尤物了。)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脂砚斋:又伏下一个尤物。)

贾蔷“命”,龄官“扭”,活画出一个自命不凡的犟丫头,引得脂砚斋侧批道:按近之俗语云:宁养千军,不养一戏。盖盛言优伶之不可养之意也。大抵一班之中此一人技业稍出众,此一人则拿腔作势,辖众侍能种种可恶,使主人逐之不舍,虽欲不怜而实不能不怜,虽欲不爱而实不能不爱。......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从。二语便见其侍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事现形与纸上。使言《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然非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

清代苏州文人沈德潜读欧阳修《伶官传》,认为“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其中有“警世通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36回写宝玉因各处游得烦腻,便想起《牡丹亭》曲来……只见宝官、玉官都在院内,见宝玉来了,都笑嘻嘻地让座。宝玉因问:龄官独在哪里?众人都告诉他说:在他房里呢。宝玉忙至他房里。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他进来文风不动。

宝玉素习与别的女孩子玩惯了的,只当龄官也同别人一样,因近前来身旁坐下,又陪笑央他起来唱《袅情丝》一套。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抬身起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其实是抗拒元妃)……宝玉便说了,遂出来。(脂砚斋旁批:非龄官不能如此做事,非宝玉不能如此忍。)

在这里,雪芹先生写“宝官、玉官笑嘻嘻”,后文对照交代的是藕官与蕊官做同性恋,如同宝玉爱秦钟,薛蟠想柳湘莲。如此婉约表达,也不难看出,宝玉与后唐庄宗同类也!好似晴雯撕扇,拿周幽王千金买笑褒姒而亡国类同。

宝玉爱黛玉,正与贾蔷爱龄官一样,所以龄官画蔷引得宝玉开悟: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宝玉此刻把听曲子的心都没了,且看他和龄官是怎样……贾蔷还只管陪笑,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贾蔷听了,不觉慌起来。连忙赌身立誓。又道:今儿我哪里的香脂油蒙了心,费一二两银子买他来,原说解闷,就没有想到这上头。罢、罢、罢,放了生,免了你的灾祸。说着,果然将雀儿放了,一顿将笼子拆了。

这一节,恰是龄官“本角之戏”:《相骂》一出。

再看《相约》一出:

龄官道: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过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他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病黛玉模样)太太叫大夫来瞧,不说替我细问问,你且弄这个来取笑,(黛玉拿凤姐湘云朝宝玉讲经)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说着又哭起来。贾蔷忙道:昨儿晚上我问了大夫,他说不相干。听说吃两剂药,后儿再瞧,谁知今儿又吐了,这会子请他去。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底下,你赌气去请了来,我也不瞧。贾蔷听如此说,只得站住。宝玉见了这般境况,不觉痴了。这才理解画蔷深意。自己站不住,也抽身走了。

龄官画蔷,痴情不顾旁人,黛玉葬花,让宝玉也恸倒于斯园之内、斯柳之下。

   龄官之昆曲可爱,如吴梅村在《圆圆曲》所言:“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龄官之骄傲抗命,如“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好在后来有贾蔷呵护,如“白晰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龄官却“相骂”,如“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意思是说你们贾家也要败落!

贾蔷放生之描绘,可见《石头记》若非吴梅村原创,那《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先生也是熟读《圆圆曲》的,所以才化梅村体为小说,《葬花吟》与《姽婳词》更是东施效颦之杰作。

龄官画蔷之18笔,也大有学问可究。目前流行的龄官画蔷痴及局外,是用所谓蒙府、戚序文本,而所谓庚辰作椿灵画蔷痴及局外,程本系统一般作椿龄画蔷痴及局外,这一字之差,却大有深意,王宪明先生解读为:龄官之,为年龄、年纪,可引申为纪年。龄官画蔷,亦有哀吊明亡之意。史湘云的叔父史鼎(或史鼐)封保龄侯,其字与龄官之字同义,皆可做字之注脚。而字又与字同音。史书鉴往知来,自然可宝。孔子作《春秋》,先使弟子求百二十国宝书。史书叙事,祖法《春秋》。椿为长寿之木,《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从这个意义上说,椿字又可做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之注脚。蔷又名四季花,而据经学大师杜预、孔颖达之注疏,春秋可概四季。则椿龄所画,实为《春秋》史书。巧得很,春秋二字笔画之和,不多不少,共十八画,与繁写的蔷字笔画正好相同。春秋二字十八画,而春为阳中,秋为阴中。巧得很,阴阳两卦也是十八画。

既然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椿玉”之注脚,那“宝钗”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可不是对照?12官里恰有芳官与龄官之名,组合即是“芳龄”,宝钗与此二官有关联吗?

试看宝钗进贾府,即送“宫花”给大家,这宫花,可不是宝钗之待选、黛玉之寄人篱下,推而广之,12钗,12官,可不都是“宫花”?

12官之首是哑巴一样的文官,后归贾母,恰如明亡后群臣倒戈,南京陷落,文臣之首钱谦益帅众文官出城跪降。俗话说“文不如妓”,大明群臣是最好的案例。

打通“红楼男女”之别,我们就不会拘泥黛玉影射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被入宫传闻)了,男女都一样!龄官,可以说是“秦淮八艳”的缩影,这才是《红楼梦》题名《金陵十二钗》与《风月宝鉴》之本意。

雪芹先生说“蔷”字是18画,王宪明先生则读出了春秋与阴阳两卦是18画,在下则以为还有解释,那就是邢大舅说的寓言故事“贾蔷为假墙”,姑苏邢岫烟即是陈圆圆,薛蝌是吴三桂的一个影射,这邢大舅如庄子酒后吐真言,“大明长城”吴三桂保卫长城是18年,结果却成了反叛,勾引满清入关!

再看贾蔷可不也是“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贾蔷是宁府的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作者之骂其无父是无君也,吴三桂也是先丧母,后丧父),从小跟贾珍(多尔衮与顺治合身)过活,“斗鸡走狗,赏花阅柳”(如此无耻不堪之人,岂龄官之所望)。因为贾珍溺爱(非亲子),后成贾府小戏班梨香院总管,梨者,离也,可不是江苏吴三桂背井离乡抗清与大西南剿匪之写照?

贾蔷之第一桶金,是下江南“采买”12官,可以理解为多铎收刘三季为二奶,更可以理解12官不仅是江南美女的12个代表,也是南明群臣的12个代表。

因此,晴雯虽在副钗之首,雪芹先生对龄官之笔墨倾注,何尝掉以轻心,而对小花脸丑角芳官的描写,看似清纯可爱,其实有无限的调侃,因为芳官懵懵懂懂,和宝玉(顺治)亲密无间,就是堕入风尘了,例如宝玉生日宴,二人同居一床:“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

因为,她忘记了家,在江南,所以最后顿悟,出家地藏庵,宝玉怎么叫,都不理了。可惜,开悟太迟。

龄官如黛玉,虽然同样痴情,但始终是清醒的,宝玉也明白,例如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描述道:不一时, 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

这里,我们看到了宝玉是何等心旷神怡,黛玉亦是如此心境,在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中描述道:正闲话间,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

表面一部繁华热闹的大观园,龄官之歌,却很悲凉,不仅是个人之悲叹,也是明亡清兴之挽歌。

关于龄官之结局,作者不提,亦有两种可能,如黛玉(隐士派)病亡,如宝琴(抗清派)出走他乡。

文中交代,藕官烧纸祭菂官,后补蕊官,“菂”者,莲子也,可见三人一体,加上龄官,恰是“四美”“四春”,可见菂官之死,即是暗写龄官之病亡,因为她和黛玉一样有吐血之症。

然而雪芹先生不忍如此明白交代,和革命诗人裴多菲一样通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让我们想象龄官像贾蔷放飞的那只“玉顶金豆”鸟,回江南老家了。

文中也是如此交代,在第58回,老太妃死了,凡有爵之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王夫人因说:咱们如今损阴坏德,而且还小气。如今虽有几个老的还在,那是他们各自有故,不肯回去的,所以才留下使唤,大了配了咱们家的小厮们了。将十二个女孩子叫来面问,到有一多半不愿回家的。

既然前途是“配小厮”,即是“配贾蔷”,皆非龄官之所愿,选择胜利大逃亡,是必然的。

于是,我们能够想象:江南草长,群莺乱飞,荷花仙子,纵情歌唱!

这正是唐人那首“绝妙好--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归故园?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胭脂斋云:

纵观龄官一生,先拒贾蔷,再拒元春,即是深爱其之人贾母,龄官亦不动心,真妙玉之绝情也!

龄官之《袅情丝》,天籁之音也,宝玉听之而不能亲见之,唯隔墙痴望耳!可怜!可怜!呵呵,雪芹先生宝之而不与民同乐,斯亦太过!

水浒有赤发鬼刘唐醉卧灵官殿一节,可见,灵官本是神灵,不在人间。

http://www.hn8868.com/Files/BeyondPic/2011-2/11/624e4747b1210f62bff893a3b957296e.jpg


百花洲是燕子楼,
大观园在南京也在北京,
邓君:“假如小说是真的”,何地皆是故乡,心安就有归处。

蝴蝶博主回复:2012-04-09 16:55:14

假如你是宝玉,你会喜欢谁?^_^

《胭脂斋点评红楼梦》第70回:探春见黛玉作《桃花行》虽仍属伤春之作,但总比去岁作《葬花吟》妩媚动感了些,于是封其为舞林盟主,重建桃花社。宝玉是浊物,梦甜乡一烧就晕菜地找警幻仙姑求菩提水去了,居然交白卷,其实,这是作者“不写之写”,因为宝玉是作者啊,并非宝玉没有写《蝶恋花》,你看他让姐妹们文采风流后,笔端一转,就写娇红家风筝落在了黛玉家门前千杆竹上,于是引起大家蝴蝶效应,开始放晦气。黛玉无意放飞风筝,宝玉觉得断了线,就也东施效颦儿有意放一条鱼去相濡以沫,探春说黛玉家“一般风筝都有”,可见黛玉放的是鱼风筝,才给宝玉有“作伴”的机会,暗喻二人结局在天堂聚合,正是宝玉回应《唐多令》黛玉所问:“叹今生谁舍谁收”。

探春喜字凤凰风筝则是暗喻婚姻美满,成红楼鲜例,于是乎王国维等认为红楼是大悲剧,实属囫囵吞枣,不懂男欢女爱,那宝钗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又何曾拥有过宝玉?黛玉和盼盼虽然人生结局不好,但享受了爱之缠绵过程,又在天堂聚合,这一部红楼,可不是爱情喜剧?世人以成王败寇之理论看爱情缠绵故事,其实大谬不然!

圣人云“未知生,焉知死”,你看第27回宝钗扑蝶一节,“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连夫君脂砚斋都被作者瞒过,说什么“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连“正犯不犯”以动写静画出宝钗之自然本性都不知,直是个糊涂虫!

一部红楼,爱得死去活来,写得摇曳多姿,岂可以悲剧视之?!

陈圣叹跟帖:红楼里只有爱情故事吗?我不信!你看作者让探春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日期是三月二,离崇祯殉国于海棠树上之甲申三月十九何其临近,作者接着写探春生日是三月三,大家齐聚黛玉处悲歌“江南江北离人情重”,可不是南明政权建立?那“蝙蝠”风筝可不是讽刺南明“福王”,那凤凰风筝可不是赞美隆武帝联手郑成功父子?

   外星人派来蝴蝶风筝,恰与宝钗扑蝶对照,关键词“团扇大蝴蝶”暗喻吴三桂勾引满清入关,打败李自成与大明皇太子,后面作者接着写小红留帕、司棋偷情、小红认母,岂可以儿女情长视之,其实是刀枪剑戟,历史风云。

   特别是作者点明黛玉作《葬花吟》日期是“四月二十六”,扬州屠城开始日期,好似“九一八”国变,世人皆知“九一八”,却忘记“四二六”,我为红楼作者一大哭!

  两回书以蝴蝶点题,雷同庄生象征主义小说笔法,真鬼斧神工也!

王语嫣跟帖:呵哈,“楼下”(一楼二楼)两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异曲同工,且听侬总结……(以下省略12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