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屋张忠:池州工业强市三十年(1978——2008)

(2023-06-10 07:26:11)
标签:

池州系列之四

工业

1978/2008

附录安庆工运大纲

东流县1958

分类: 老屋原创作品

4.池 州 工 业 强 市 三 十 年(1978——2008/老屋)

老屋编撰《   年》(来源:池州广播电视报)

非虚构作品:池州系列之四/ 附录:老屋张忠撰稿《安庆工运史》简略大纲(2022.12.4/850字)

 


朋友们:第4集池州工业系列的头一张及最后一张老照片是得烟楼独家收藏并首次公开发布的“1958年东流县纱厂筹备处”照片,东流县国家机关的牌子上还挂有“东流县商业局”/“东流县财贸干校”/“东流县计量检测所”,小孩边上左一大人就是东流县那四块牌子第一把手、老同学王守先的爸爸。此外,还有《东流记忆》作者何定一的爸爸……等。再往下,就是笔者(老屋张忠)当年的工作单位全景及招工表——张忠、胡家望、罗小根、陈子奇(自琦)、顾木根、汪益旭(老同学汪益杰的哥哥)、马俊生、余彩风、罗玉华、徐萍等。一晃,51年过去,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小青年,都变成了老头老太了——老屋张忠:池州工业强市三十年(1978——2008)

老屋张忠:池州工业强市三十年(1978——2008)

  年(4800字)(修订稿——2008国庆)

作者:老屋

   一、决策思路和理念构成

改革开放初期,池州市是典型的农耕区,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现代工业几近空白,有人形容是“村村点火、乡乡冒烟”零星散乱的土工业时代。改革开放以后,池州工业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不断转变和提升,从“无工不富”的觉悟到“跑部进京”的跃跃欲试——争取重大工业项目,将招商引资视为经济工作头等大事,市委、市政府决策层首先提出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强力推进“1118”(详见下文)工业发展计划,池州工业由小到大、由零散分布到集中布局、由单一资源型初级加工到形成七大支柱产业体系,逐步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尤其是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资源换产业、项目配资源”为原则,以“583”(详见下文)工程建设为主线,以扩大开放为主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池州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建区之初的1988年,地委、行署用“不会治山治水就不会治区”的思路,引导全区上下从“山”路寻财,从“水”路求富。1990年,地委、行署坚定作出“打好九华牌、开拓皖江路,做好池州开发开放大文章”的决策。1992年,地委、行署确立了“开发两口一山,带动全区发展”的开放开发思路。进入“十一五”以来,围绕“加快追赶、奋力崛起、实现跨越”主题,全市确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的发展思路,开创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黄金发展期。

地改市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扶持和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池州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简称“工业30条),同时,为了加快工业突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工业发展“倍增计划”的实施意见》等6个办法和意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办法,激发了中小企业、个私业主、下岗职工、回乡务工等人员的创业激情,也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了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市的经济决策是:“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在全市经济领域形成五大支柱产业:非金属新材料业、旅游业、农副产品及深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能源产业。

回顾1978年到1988年的10年间,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池州工业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工业投入累计不足1亿元,工业增加值仅增加1.34亿元。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二、三产业逐年加快发展,通过“一企一策”多种形式的改革,消灭了一批亏损源、盘活了闲置资产,又催生了一批新的企业。较为典型的有池州黄山岭矿、九华冷冻公司、池州新赛德化工有限公司、三信化工有限公司、东至华泰化工有限公司等改制后创立的民营企业,它们现已成为池州工业新的增长点。十几年前,池州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作为全省50户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之一,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管理和融资条件的制约,企业发展步履维艰。2004年第一次与上海埃力生(集团)公司重组后,经营基本正常,后因上海埃力生集团严重财务危机而连带崩盘,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发展工业思路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切割了与上海埃力生的法律关系,成功地与铜陵有色控股公司进行了二次重组,成立了铜冠有色(池州)公司,当年完成产值3.5亿元 。

 

二、数字飚榜——工业行业的巨大成就

据测算,20076天的生产水平就相当于1978年全年的工业生产总值,而1988年池州地区复建的这10年间工业总产值仅增加6.53亿元,大抵只相当于200725天的生产水平从经济总量看,2000年以后,全市生产总值连续突破100亿元、150亿元大关,2005年生产总值为110.18亿元, 2007年,生产总值达到156.6亿元。从经济增长率看,“八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九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5%,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14%、15.2%。“十一五”以来,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进入“十一五”, 市委、市政府大力组织583”工程:5——培育五大支柱产业、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3——确保三项指标(经济总量、人均GDP3000美元、财政收入30亿元)比“十五”末实现翻一番。

  20002007年,工业经济加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6.1%19.5%27.2%23.4%22.1%26.9%和25.2%,年均增长19.9%。期间,工业经济总量连跨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4.02亿元、4.14亿元、6.69亿元、10.5亿元、15.04亿元、18.96亿元、25.56亿元和31.05亿元。

全市工业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和效益也稳步提升。2000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达到78.1376.7898.65170.30171.92149.85170.08168.1,摆脱了过去一直徘徊在70左右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局面;2001-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年利润分别为0.086亿元、0.60亿元、0.40亿元、4.18亿元、2.18亿元、4.59亿元和4.27亿元。这段时期,工业经济对GDP贡献逐年增大,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01年-2007年贡献率分别为10.9%22.1%29.3%32.8%36.5%42.7%和38.8%。

建市之初,我市规模工业仅有84户,20052006年、2007年分别增加到149户、180户、236户。户均资产总额由2383万元增加到4719万元。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加快扩张,支柱产业基本形成通过招商引资、技改扩规,已基本形成非金属新材料业、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业、能源产业、轻纺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数控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等七大主导工业行业。这七大工业主导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85%以上。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312户企业通过多种形式退出国有和城镇集体序列,累计筹措改革成本5.45亿元,解除职工原有劳动关系4.38万人,基本实现了县域经济民营化。池州有色集团、东至纺织、池州啤酒、东至华泰、贵池家机、黄山岭冶化等企业靠大靠强、改制重组,焕发了新的生机。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期,2006市里出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30惠企政策,2007年撤销市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市经济委员会,工业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实施“1118”工业发展计划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1户、超10亿元的企业10户、超亿元的企业1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800户)。两年来,全市工业增长保持25%以上;全市工业园区框架面积达23.2平方公里园区承载力成倍增强,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达92.9亿元

2000年后,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发展跃上一个大台阶。到200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236户,是197814.5倍,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由1978年不足3亿元发展到111.37亿元,是197837倍,年均增长13.3%;工业投资由1978年不足2000万元增加到200750.21亿元,是1978251,年均增长21%

三十年里,全市工业生产门类已达30多个,基本形成了建材、冶炼、机械、电力、化学、纺织、食品等七大工业体系。一些涉及民生的工业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布产量2609万米、提高20倍,服装产量660万件、提高74.8倍,饮料产量48392千升、提高25倍,硫酸产量14565吨、提高2.6倍,合成氨产量37177吨、提高2.3倍,农用化肥产量36999吨、提高2.1倍,水泥及熟料产量7163951吨、提高144倍,发电量359449万千瓦时、提高1403倍,铅产量15531吨、提高31倍。全市已有10家企业15种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池州海螺“美标”号水泥熟料、石台天方集团的“天方”牌茶叶等为国家名牌产品。

三十年来,我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吸引了比利时的禄思伟公司、法国英格瓷公司、韩国欧米亚公司、中国华能电力集团公司、安徽海螺水泥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和安徽国风公司等10余家中外知名大型企业入驻池州发展,建成了池州海螺、九华发电、禄思伟等一批标志性工业大项目。吉阳核电、100万吨特种钢、船舶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我们还与欧美、日本和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其中,海螺水泥熟料、鸿凌集团机械仪表、池州家机的家用机床,东至玩具厂长毛绒玩具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保持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此外,到2007年底,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3.7亿元、营业收入55亿元、实现利税8.7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非公经济从业范围扩展到工业、批发、零售、住宿饮业、旅游、房地产和交通运输业等大多数经济领域,已成为繁荣城乡经济的一支重要主力军,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展望未来——规划和目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把优化发展环境当作工作的重点来抓。进入“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根据池州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大工业投入扶持非金属新材料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及深加工、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轻纺、数控机械装备制造和化工等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发展核电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立足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加快特色产业集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在沿江和沿国道省道沿线,规划布局池州经济开发区百亿元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池州经济开发区百亿元非金属新材料与机械制造产业园区,贵池区前江百亿元特种钢深加工及船舶制造产业园区,贵池区百亿元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及轻工产业园区,东至县百亿元化工产业园区,东至县沿江百亿元机电船舶及轻纺产业园区,青阳县百亿元非金属新材料及机械制造产业园区,池州站前区百亿元商贸物流产业园等九个百亿元产业园。

近期,池州市经委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结合池州实际,认真谋划,选择了若干重要产业,编制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为推动池州工业突破、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支撑。这些规划的细节是——

以前江工业园区为载体,组团发展特殊纲和铜产业链。按照拉长两头、拓展中间的思路,根据市政府(池政[2008]51号)文件,将8个金属矿成矿区之一 ——峡川铁成矿区,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优先为贵航特钢提供原料。同时立足特殊钢生产母业,布局特殊钢(含钨钼钢、锰钢)、原辅材料和应用产品三大板块; 以特殊钢为原材料,开发轴承、齿轮、车桥、模具、耐磨材料、钢构建筑、日用不锈钢制品、船舶、新型建材等十类产品。通过组团式、分期发展,形成特殊钢年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原辅材料及应用产业年销售收入350亿元以上的800亿元特殊钢为主的产业集群。

整合六峰山铜成矿区矿山资源,招商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采选一体化矿山;在前江工业园技改兴建年产10万吨电解铜、19万吨硫酸、5万吨铜材、2万吨数据线,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投入产业出比一般在1:3左右,总销售收入可达96亿元。

立足我市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业基础和铅锌钨钼矿产资源,通过招商和自主发展,做大做强铅锌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以九华冶炼厂所在地向周边扩展,打造铅锌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其中包括铅锌产业链和钨钼产业链———

通过整合贵池区高坦乡东坑街多金属矿区(以铅锌为主),招商引资详查并开发,以铅锌系列产品为主,拉长铅锌有色金属产业链条,做好内外两个方面循环,调整再生铅锌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利用比例,逐步形成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并重的生产体系。

以桂林郑钨钼矿、百丈崖钨钼矿产资源为主,由铜冠有色建设年产5000吨金属量矿山、由鼎盛矿业建设年产30万吨矿石采选项目为上游产品,以钼酸铵、高纯三氧化钼、二硫化钼和碳化钨、钨酸纳、六氧化钨等形成钨钼化工系列产品,其加工生产各种钨钼丝材和钨钼制品国际市场有较好前景。

利用非矿资源培育金属镁产业链,以“围绕应用做产品,根据市场做项目”的理念,结合当前非金属加工业现状及未来应用前景分析,将主攻碳酸钙深加工转变为金属镁提炼等方式方法,以非矿资源丰富的青阳县为主,以求非矿突破。

围绕“白云石开采——干法或湿法提炼金属镁——镁粉、镁条——镁合金”产业链发展金属镁产业。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30亿元,总销售收入350亿元以上。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矿业计划增加投入12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十三五”期间再增加投入100亿元,年销售总收入达到750亿元以上。近期,除铅锌冶炼“双20万吨”以外,可招商引资建设年产10万吨再生铅项目、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白银提纯及深加工项目。同时着手编制钨丝生产线项目(100多万元/吨)和钼酸纳化工项目各一个,总投资35亿元以上,投入与产出比约1:3左右,总销售收入可达180亿元左右。

 

通联:池州市委大楼8楼地方志办公室  张 忠

2008.10.1

4.池 州 工  业 强 市 三 十 年(1978——2008/老屋)

老屋编撰《   年》(来源:池州广播电视报)

非虚构作品:池州系列之四

老屋张忠;2023.6.10上传;安庆得烟楼 

 

附录:老屋张忠撰稿《安庆工运史》简略大纲(2022.12.4/850字)

第一章  绪论:民主主义时期的安庆工运事业(18611949

第一节  安庆工人阶层形成的雏形

第二节  安庆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三节  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影响下的安庆工人自发斗争和劳动生活状况

第四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安庆工人运动

第五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安庆工人运动

第六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安庆工人运动

第二章  绪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安庆工运事业(19491978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安庆工运事业

第二节 新中国过渡时期和大建设时期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运动和徘徊中前进的安庆工运事业

第五节 拨乱反正中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三章  绪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安庆工运事业(197819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二节 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中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四节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四章  绪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中的安庆工会工作(19892012

    第一节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时期中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二节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三节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四节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五节 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五章  绪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安庆工运事业(2012—今)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安庆工运事业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三节 安庆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年

第四节“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之际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的安庆工会工作

第六章  总论:安庆市总工会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第三节 领导组织机构  

第四节 各区(市)县工会概论

第五节 迎江区工会

第六节 大观区工会

第七节 宜秀区工会

第八节  桐城市工会

第九节  潜山市工会

第十节  怀宁县工会

第十一节 太湖县工会

第十二节 望江县工会

第十三节 宿松县工会

第十四节 岳西县工会

第十五节 安庆市总工会附属设施

 

老屋张忠;2023.6.10上传;安庆得烟楼老屋张忠:池州工业强市三十年(1978——2008)


老屋张忠:池州工业强市三十年(1978——20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