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合舫
秦合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57
  • 关注人气:9,1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者不立

(2009-05-25 21:52:56)
标签:

财经

分类: 管理见解

企者不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亚都曾经是中国风光无限的高科技企业代表, 1996年,和瑞士的一家企业合资。和瑞士企业合资的同时,其董事长何鲁敏又在旁边办了另外一个自己的企业。这两个企业的规模一样。他就想看看中外企业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差距。前两年,自己办的这个企业发展很快,而合资企业发展得很慢,平均年增长率仅为20%30%。合资企业管理得很烦琐,一年要开很多回董事会。

“我们那边的企业不管这些规章制度,只管捞钱。到了三四年以后就发现问题了,我们自己办的这个企业虽然发展得很快,但一出问题就马上掉下来了,然后我们又重新发展,结果又掉下来。而那个合资企业一直在稳步增长。”

后来,何鲁敏和瑞方的董事长有了一次非常深刻而有趣的对话,外方说:“你们那种发展,叫‘跳高’,跳起来很快,但很快会落回去,我们这个发展是‘爬楼梯’,爬得是很慢,但过几年以后就会比你高。”

这种现象在中国企业身上并不少见,比如在日化市场上,众多的中国日化公司对宝洁的轮番进攻,手机市场上从TCL的“宝石手机”,到现在的电视购物,但往往是兴盛一时就快速没落,不断上演“其兴也勃,其败也忽”的闹剧和悲剧。

那是不是中国的思维习惯中缺少这种扎实、稳健做事的基因呢?正好相反,中国功夫强调要从扎马步等基本功练起,“拔苗助长”寓言的劝诫意义连孩童都知道,“欲速则不达”的古语更是很多中国人的口头禅。但实际中,我们犯的很多错误又恰恰是栽在这个上面。

老子讲“企者不立,夸者不行”,认为惦着脚尖不可能长久的站立,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推及到企业管理上,其实我们的很多管理行为都是在“惦着脚尖”站立,短期看效果彰显,长期看则难以持久,适得其反。

概括起来,可以分成几类:

一是把一时的成功因素当做长期成功因素看待,企业一时的成功中往往包含着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等并不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的有利支持,但这些资源往往不是企业自身能够长期拥有和控制的,所以随时都会发生变化,企业如果把成功都归结为自身因素的成功,并依靠这些因去支撑长期的发展,当这些因素消失的时候,实际就会发现自己是在“惦着脚尖”站立。

二是把理想状态当做经营的常态来对待,比如现在很多企业流行给员工看《羊皮卷》、《没有任何借口》等励志的书,期望员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倾注全部心血和热情,人人奋勇争先,不讲私利,这种状况在企业内能不能达到?我不敢肯定绝对不行,甚至可以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永远的管理主题,但是企业的长期经营不应该建立在每个员工都能充分、长期的保持最优工作状态的基础上。所有的大企业都在跟大企业病做斗争,但所有的大企业又都无法完全做到象小企业那么灵动,所以,要成为大企业,就不能寄希望于完全克服大企业所固有的特性来形成竞争优势。

三是把个体或局部的合理性推及到整体的合理性,比如ERP在很多企业的推广都进行的不顺利,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ERP对员工所提出的规范行为的要求,从员工个体甚至团队或部分的工作来说,不但没有提高效率,反而增加了工作量,员工会普遍感觉通过ERP系统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做事不如原来灵活方便,但我们都知道,这种局部的高效率,当扩展到企业整体这个大系统的时候,会变得非常复杂,让企业整体运营的效率严重降低,甚至难以为继。

也就是说,我们从思维上能够接受扎马步打基础、避免“拔苗助长”的理念,但是在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又往往会不自觉的背道而驰,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那些行为让我们不自觉的“踮起了脚尖”,企业管理强调创新,但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应该经常的拷问,自己在做的是真正的创新,还是只是一个无法持久的“踮脚”动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惠而不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